本报讯(田政富 记者 蔺艳霜)“大家等一下!案例里通报的这种塑料材质,怎么和咱们公司部分产品交验部件用的材料看着一样?”近日,在北化研究院集团泸州北方公司科技与信息化部牵头组织的专题学习会上,一场围绕《2023年-2024年集团公司典型质量问题案例汇编》的研讨正热烈展开,一名负责产品交验技术的参会人员突然提出的疑问,瞬间让现场气氛变得紧张起来。
这一发现是否准确?潜在风险又该如何应对?专题学习会一结束,公司科技与信息化部立即启动核查程序,联合生产、质检、仓储等多部门开展协同验证。经过对涉事塑料部件的材质规格、采购批次、技术参数等信息逐一比对,再结合实验室模拟储存环境测试,最终确认:公司某类产品交验部件所使用的塑料材质,与典型案例中通报的问题材质特性完全一致。在温度、湿度等储存环境条件发生波动时,该部件的密封性能、抗压强度等关键指标极易出现衰减,若未及时干预,不仅会导致产品交验结果不合格,更可能影响后续产品使用安全。
针对核查确认的质量风险,公司科技与信息化部第一时间印发《关于加强某类产品交验塑料部件质量管控的专项通知》,从源头管控、过程监督、库存排查三个维度明确具体要求:在部件入厂环节,新增材质专项检测项目,不合格产品一律禁止入库;在库存管理环节,划定专用储存区域并实时监控环境参数,同时增加抽检频次,确保库存部件性能稳定;在使用环节,要求操作人员提前对部件性能进行预检测,坚决杜绝问题部件进入生产流程。同时,公司还组织专业技术团队对已开箱的库存部件进行全面排查,对检测中发现性能轻微异常的部件,通过技术修复手段恢复其指标;对无法修复的部件,严格按照报废流程处理,从根本上阻断风险传播链条。
“从案例中汲取教训,在实践中解决问题,这次质量隐患的成功处置,正是公司‘以学促改、以改强质’质量管理理念的生动实践。”公司科技与信息化部负责人表示,此次事件不仅检验了公司质量管控体系的快速响应能力和协同作战能力,更敲响了质量警钟。今后,公司将持续深化典型案例学习机制,把质量警示教育融入日常生产经营各环节,通过定期开展案例研讨、风险排查、技能培训等活动,引导全体员工将学习成果转化为主动排查风险、自觉改进工作的实际行动,不断完善“学习—排查—整改—提升”的质量管理闭环,让质量防线越筑越牢,为公司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