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刘秋虹)今年首次秋假与周末相连,形成为期五天的小长假,市博物馆迎来了公众参观热潮。11月12日至16日期间,累计接待观众达5.8万余人次,创下阶段性参观小高峰。为满足公众,尤其是青少年群体在假期深度研学的需求,市博物馆同时推出了“一日千年·寻根古蜀”深度研学营活动,成为此次秋假文博热潮中的一抹亮色。
本次研学营利用假期黄金时段,为学员提供一个浓缩精华、跨界融合的深度文化体验:面对秋假带来的家庭参观与研学需求,市博物馆迅速响应,将原有的成熟研学资源进行优化整合,提供小团化、精品化的研学服务,让参与者能够有宁静而专注的学习体验,有效提升了公共文化服务的质量与口碑。
研学营的核心在于对古蜀文明的创新阐释。学员们不仅通过《江风酒韵——走进名城泸州》《泸城之子——蒋兆和专题艺术展》与趣味题卡深入了解泸州历史,更通过《赫赫华光——三星堆-金沙遗址文物数字交互艺术展》+《古蜀奇遇记》VR沉浸探索展,实现了与古蜀文明源头的深度对话。学员们跨越三千年时空,探访匠人村落、亲临祭祀盛典,乘神鸟翱翔并“面对面”观赏国宝重器。这种将“考古实证”与“科技想象”深度融合的方式,生动揭示了三星堆在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中的非凡地位,极大地激发了青少年的探索欲与求知欲。
为完成从“认知”到“内化”的学习闭环,活动还设置了丰富的实践环节。在拓片DIY中,学员们体验了传统文博技艺的严谨与美感;在“神塑古蜀”——黏土工坊里,他们亲手用黏土重塑青铜神像、黄金面具,在动手实践中,将古蜀文明瑰丽神秘的形象深植于心。
本次“一日千年·寻根古蜀”研学营在秋假参观高峰期举办,是市博物馆在公共教育与研学旅行深度融合上的有效探索。市博物馆将继续发挥“博物馆是一座大学校”的功能,通过多种方式盘活文物古迹,让学生在玩中学、玩中思,增强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自信力、认同感,助力青少年健康成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