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1-0009 中共泸州市委机关报泸州日报社出版

2025年11月21日

跟着国家级专家学龙眼高换技术

泸州果农进修“手上功夫”

专家郑少泉(戴红帽者)现场演示如何使用嫁接膜。 本报记者 简放鹏 摄

□ 本报记者 简放鹏

11月14日到18日,由市农业农村局组织的龙眼高接换种技术专题培训会在泸县云龙镇科裕专合社召开。对于这次培训会呈现的特点,泸州市农业农村局经济作物站站长李小孟归纳为:培训的学员越学越投入,不少人考核过关后仍坚持跟班学习,参训人员中青年占比达30%。

A

干货满满,首席专家现场传经送宝

“沿形成层下刀削出5厘米左右切口,底部保留1厘米不切断,便于撬开树皮插入接穗。将接穗长削面紧贴砧木树皮,沿接口轻轻插入并压紧,确保接穗与砧木的形成层(树皮内黄色直线)完全对齐,即黄色对齐黄色,白色对齐白色。这是嫁接成活最关键的一步。”在培训现场,国家荔枝龙眼产业技术体系专家、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果树首席专家、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郑少泉研究员,细致讲解嫁接关键步骤。

“这次讲课,全是干货,值得来学习。”泸县潮河镇后湾村果树种植大户徐怀泽说。

除了郑少泉研究员外,市农业农村局还邀请了国家荔枝龙眼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邓超军研究员、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果树所高级技工陈国领、国家荔枝龙眼产业技术体系泸州综合试验站站长丁晓波现场指导。专家团队帮助学员系统掌握龙眼高接换种的理论知识、技术要点和操作规范,重点强化不同树龄、树势果树的划线、锯桩、嫁接等关键环节的规范操作。

B

“求着学”,果农抢报技术培训

江阳区黄舣镇罗湾村三组果农张德富种植了40多株龙眼树。由于没有掌握嫁接技术,他此前自行嫁接的6株龙眼树仅1株存活。11月13日,得知此次培训以实际操作为主,还有国家级专家现场指导,张德富赶忙通过村里报名,却发现报名已截止。他随即联系市经济作物站站长李小孟,恳切表达参训意愿。

在参加培训,经过专家的手把手指导和练习后,张德富通过了考核。张德富笑着说:“这下去嫁接龙眼树,估计成活率不会低于70%了。”

来自龙马潭区安宁镇良丰村一组的李树林,平时从事果树嫁接工作,报名参加培训后,他觉得自己的龙眼树嫁接技术又有提升。

严考过关,持证方能承接高换任务

11月18日,有47名学员通过了专家组的考核,获得了泸州市嫁接技术合格证。

李小孟介绍,由于龙眼树高换嫁接是实打实的“手上功夫”,因此本次培训以实操为主。学员必须通过专家组对接穗选取、削芽、切砧、形成层对接、包扎这五个关键环节的逐一考核,才能获得合格证书。

这本证书不仅是培训学习成果的认定,更是明年承担3200亩龙眼高换任务的重要资格证。此次培训旨在培养一支技术过硬、作风扎实的本地嫁接骨干队伍,为泸州龙眼产业的品种改良与品质提升提供坚实技术支撑。

泸县潮河镇王庄村果农周世忠今年83岁了,11月15日就通过了龙眼嫁接技术考核,后面可以不用来学习了,但他仍然坚持每天早早从潮河镇赶来,直到全程学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