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李一)11月20日,四川省、云南省、贵州省赤水河流域生态环境执法协作座谈会在我市合江县召开,通过互学互鉴,共同破解生态环境执法难题,持续提升区域执法协同效能。
三省分别就机动车领域环境监管工作作交流发言。云南省昭通市、贵州省遵义市以及我市古蔺县分别作典型案例分享。会上,我市还介绍了“泸州市环保门诊”线上问诊、线下体检、建立动态电子档案库等流程及工作开展情况。
赤水河发源于云南省镇雄县,流经云南、贵州、四川三省,是长江上游重要一级支流。赤水河流域的联合执法由来已久,早在2013年,三省环保部门就签署了三省交界区域环境联合执法协议,开启了赤水河流域联合执法的序幕。本次座谈会通过经验交流、案例分析等形式,更加直观、深入分享了三省执法经验和执法难点,将共同提高流域环境执法工作的精准性和有效性。
云南省生态环境厅生态环境执法局四级调研员黄初海表示,通过相互交流学习,能更好地形成对赤水河流域环境违法的打击合力,有效解决跨流域环境污染及监管执法等难题,云南省将继续主动协同四川、贵州相关环境监管执法部门,积极构建联防联控的监管机制,共护赤水河美丽河湖。
“这次会议中分享的典型案例、执法经验,以及‘泸州市环保门诊’都让我们受益匪浅。”贵州省环境监察局四级调研员李怡说,赤水河流域作为长江上游重要的生态屏障、经济走廊与文化纽带,是支撑三省协同发展与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区域,贵州将认真学习推广四川、云南两省的好经验、好做法,共同开展好赤水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泸州市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支队建设项目执法大队大队长韩正琼表示,将主动对接毗邻区域执法机构,建立常态化沟通机制,进一步深化信息共享与联合执法。同时借力联合培训、案卷评查等载体锤炼执法队伍专业能力,以实际行动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安全屏障,为赤水河流域高质量发展贡献泸州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