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1-0009 中共泸州市委机关报泸州日报社出版

2025年10月28日

长开区法庭 守老护小助残 探索温情司法新路径

本报讯(吴悠吕 记者 曾臻)近年来,龙马潭区法院长江经济开发区法庭以“守老护小助残”为使命,立足自身职能,积极探索温情司法新路径,前端做足“预防宣传”、案中用活“多元解纷”,末端抓实“帮扶跟进”,把司法的温度融入日常的每一件小事里,为“银发族”解烦忧、为未成年人筑屏障、为残障人士搭桥梁,建起贯穿全流程、全周期的司法保护链条。

“法官,我这个年纪,唯一的心愿就是一家人和和气气……”近日,90岁高龄的周某,其子孙因家产分配闹起了矛盾。周某束手无策,向龙马潭区法院长开区法庭求助。长开区法庭法官立即启动涉老绿色通道,经多次沟通、调解,最终促成该案以“零评估成本”“零亲情损耗”的方式划上句号。

长开区法庭还不定期把“法律课堂”搬进辖区养老院、社区广场。干警们用真实案例进行宣传,手把手教老人们辨别诈骗陷阱、护好养老钱。看着老人们点着头说“有你们在,我们心里踏实”,干警们知道,这份“定心丸”送对了。

“小朋友们,对同学的某些特点或行为进行恶意嘲笑,属不属于校园欺凌呢?”日前,在辖区小学校的教室里,法官举着卡通手卡,与学生们玩起了法治小游戏。这是长开区法庭“法治进校园”的日常一课——不讲枯燥的法律条文,而是用情景剧、小故事,把防欺凌、防拐骗、保护自己的知识,送到学生们的心里。

为了帮助因意外事故失去父亲的未成年人李元(化名)申请司法救助,法官启动了涉诉绿色通道,多方协调下,终于赶在开学前把救助金送到李元手中。长开区法庭还建立了《重点人群关爱台账》,定期上门回访、开展司法救助、引入心理辅导、“一对一”普法,用司法的温度温暖每个需要帮助的家庭,呵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此外,长开区法庭为残障人士开辟的“绿色通道”也一直畅通:当事人行动不便,法官上门立案、上门调解;当事人有听力障碍,法官及时提供手语翻译;当事人有视力障碍,法官帮忙读材料、帮忙记录。

龙马潭区法院长开区法庭相关负责人表示,保护老年人、未成年人、残疾人,是人民法院义不容辞的责任。下一步将创新服务形式,加大保护力度,努力提供更加专业的审判、人性化的服务以及社会化的协同,用心、用情、依法全力呵护“一老一小一残”,展现新时代人民法院司法为民的担当与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