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1-0009 中共泸州市委机关报泸州日报社出版

2025年10月28日

银发与童声共舞

——茜草街道托起“一老一小”稳稳的幸福

□ 本报记者 张婷

10月24日,秋日阴雨中,碧桂园生态城的独居老人万方俊缓步走入江阳区茜草街道老年助餐中心——溪禾便民健康厨房,餐盘里冒着热气的土豆烧排骨驱散了凉意。与此同时,茜草街道邻府社区托育园内,孩子们在攀爬网上欢快嬉戏。

在茜草街道,一场围绕“一老一小”的温馨实践正悄然铺开。这里,既有对老年人的细致关怀,也有对儿童成长的精心呵护,共同编织出一幅民生幸福的画卷。

温馨老年时光

从吃饭不难到精神富足的多维关怀

豆腐烧鱼、花菜腌肉、麻婆豆腐、炒胡萝卜……溪禾便民健康厨房的菜式每日变换,饭菜大多清淡且软糯,符合老年人的口味。这里的套餐分为两荤两素一汤16元和一荤两素一汤13元,70岁以上老年人还能享受政府补贴。“很方便,也很适合老年人的口味,价格实惠。”万方俊说。午饭后,他还可以在助餐点与朋友们喝茶、娱乐。每天在此用餐的老人有二三十人。

茜草街道不仅为附近老人提供餐食,还完善了养老助餐体系,打造了“1中心+3网点”的养老助餐网络,即以渔子溪社区溪禾便民健康厨房为中央厨房,为街道的彭湾社区、金沙社区、邻府社区三个养老助餐点配送餐食。

在茜草街道沙坪社区鹰翔苑小区的“物业+养老”服务站,面积约300平方米,内设就餐区,透过透明玻璃,可见厨师正将切好的白肉肥瘦均匀地摆放入餐盘,墙上公示了本周的午餐和晚餐菜单。茜草街道鹅宝山社区桂江苑小区的养老服务中心占地350平方米,配备了长者食堂为老年人解决吃饭难题。

如今,茜草街道通过布局“1中心+3网点”的养老助餐网络、“物业+养老”、小区助餐点三种模式,覆盖了全街道14个社区,满足辖区老人的就餐需求。

除了解决“吃饭难”问题,茜草街道还致力于丰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

“我们在太行山上,山高林又密,兵强马又壮……”每周四,老党员邓元蓉都会带着四五十位老人,在茜草街道匠心社区阵地排练唱歌。

匠心社区的“银发家园”已成为老人们的精神乐园。每周一至周五,居民们分时段来到这里,或参加歌舞排练,或参与T台走秀,抑或参加美术书法培训。节假日时,社区居民还能欣赏到精彩的歌舞或走秀表演。

为支持艺术团发展,社区专门腾出两个房间作为他们的培训课堂。如今,匠心社区已成立舞蹈队、合唱队等7支老年文艺队伍,每年举办60多场文化活动,丰富了辖区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欢乐童年时光

社区嵌入式托育破解育儿难题

10月24日下午4点半,茜草街道邻府社区初迈托育园即将放学,老师们正在为孩子们准备晚餐。

这个全市首家公办民营普惠性托育园共设3个托班,提供60个托位,室内建筑面积近300平方米,户外面积达1200平方米。托育园室内设有保健室、营养搭配室、盥洗室、游玩区等功能区;室外则精心打造了适合婴幼儿成长的区域,设有运动丛林、沙池、水池、感官触觉区、农场等特色区域。由于利用社区闲置场地,并与泸州初迈托育服务有限公司合作,该托育园收费比同配置的其他托育园低35%,真正实现了普惠性托育服务。

对于辖区居民而言,社区嵌入式托育不仅解放了全职宝妈、双职工家庭,还让老年人有更多时间参与社区精神文化活动,提高生活质量。邻府社区还拓展服务,增加了成人教育、家长夜校、祖辈课堂等。10月21日晚上7点半,“家庭夜校”《隔代养育有智慧》开讲,夜校老师为家长们讲解了隔代养育的科学方法。来听课的家长中就不乏孩子的祖辈。

邻府社区党总支书记、居委会主任傅泸欣喜地发现:“托育服务不仅解决了家庭的实际困难,还引发了积极的连锁反应——居民们开始更加关注社区环境,主动参与社区治理,逐步绘就了一幅生育友好、幼有优育、家庭幸福、社区和谐的美好画卷。”

今年,茜草街道还新申报了卫国、渔子溪社区普惠托育点位,进一步扩大服务覆盖面。

银发反哺

老有所为谱写社区治理新篇章

自2019年以来,匠心社区在推进社会治理中,积极引导老党员、老同志参与社区治理,为居民排忧解难,实现了老有所为的良性循环。社区在各小区成立党小组,组建“银发志愿服务队”,让老党员在社区事务管理中发挥重要作用。上个月,阿坝州委社工部调研组来匠心社区调研时,社区老党员陈玉杰为他们生动讲解了三线建设的历史,70多岁的她如今依然活跃在社区宣讲一线。除了宣讲活动,社区还开展兴趣课程,让老年人给孩子们上课。今年暑假,社区就开设了象棋课等特色课程。

在茜草街道渔子溪社区,活跃着一支由50岁至60岁低龄老人组成的“老伙伴时光”志愿队伍。志愿队根据高龄老人的实际需求,提供个性化精准服务。对于行动不便的老人,队员们上门协助买菜、打扫卫生;对于独居老人,定期组织茶话会、手工艺活动,丰富他们的精神生活。社区还建立了完善的“需求清单”和“服务档案”制度,确保服务精准到位。老人陈新理感慨:“有了这些‘老伙伴’,我的生活舒心多了,心里也踏实了。”

渔子溪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黄静表示:“党建+‘老伙伴时光’治理模式,不仅有效减轻了社区养老负担,而且让老人们真切感受到了社区的温暖与归属感,同时带动了其他年龄段的居民参与服务和治理,逐步建设起全龄友好的幸福家园。”

茜草街道通过“一老一小”的系统化服务体系建设,不仅解决了居民的实际需求,更激发了社区活力,促进了代际融合,为新时代基层社会治理提供了可借鉴的成功范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