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许亚琴)10月27日上午10时12分,一架物流无人机运载2200毫升血液,从举行泸州市“低空+医疗”运输首航仪式的市中心血站起飞,17分钟后抵达市人民医院沙茜院区,整个行程13.1公里。这标志着我市“低空+医疗”运输航线开通。
从血液提取、装箱、飞行到交付的全流程,本次“低空+医疗”运输首航较地面运输效率提升近一倍,费用减少16%,展现了低空运输的“速度优势”。通过科学规划常态化飞行航线与精准时间节点,首航实现血液类物资的高效、安全与直达配送,为全市低空医疗运输体系的建设积累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宝贵经验。
“目前我市无人机日常配送血液效率较传统模式提升60%,应急响应时间控制在10分钟以内,真正实现‘分钟级’响应。”市交通运输局局长曾兴宇说,我市已初步构建起相比传统车辆运输更加高效、安全、可控、经济的医疗物资运输体系。
据泸州低空经济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姜舒介绍,通过负责建设与运营泸州低空医疗物资配送项目,公司聚焦血液类医疗物资运输,致力于实现“高效流转、安全可控、精准直达”的目标,成功开辟了我市医疗物资运输的全新空中通道。
当前,我市医疗物资运输仍主要依赖传统的人工与车辆配送模式,面临着时效难保障、运输成本高、资源占用多等现实挑战。为破解这一难题,我市立足医疗资源优势,推动低空技术与医疗急救深度融合,因地制宜开辟“低空+医疗”空中运输航线,向建设“空地一体”智慧医疗物流体系迈出关键一步。
我市“低空+医疗”运输航线开通后,通过空中运输,可有效破解传统地面运输在效率、时效上面临的瓶颈,能够高效开展应急救治,保障市民生命健康。
下一步,我市将构建覆盖全市的血液类物资低空配送体系,将低空配送服务延伸至医疗标本、检测试剂及其他紧急医疗物资领域,打破物资流转的空间限制,形成“闭环式管理、全场景覆盖”的低空医疗物资配送网络,全面提升医疗物资的整体流转效率,显著缩短跨机构、跨区域的运输时效,为我市医疗服务水平的提升、公共卫生应急保障能力的优化提供坚实、高效的底层支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