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李一 刘洪君)近日,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印发2025年第三季度《四川省优化营商环境经验做法》,强化示范引领、推动经验共享。其中,《泸州市生态环境局创新开设“环保门诊”助力企业绿色高质量发展》入选。
今年,市生态环境局聚焦企业环境管理“痛点”“堵点”,创新打造“环保门诊”服务平台,构建“预防为主、精准服务、数字赋能、全程闭环”的新型环境治理服务体系,推动环境监管从被动执法向主动服务转变,有效赋能企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
市生态环境局构建“三级诊疗+双核服务”机制,实现企业环保问题“一站式”解决。设立“专科门诊+体检服务”双核功能,系统集成政策咨询、技术指导、许可预审等服务。依托微信小程序打造统一服务入口,建立“区县首诊、市级转诊、专家特诊”三级诊疗体系,形成“AI智能导诊+人工分诊+专家会诊”协同机制。简单问题由AI客服实时应答,复杂问题推送“属地医生”接诊,疑难问题预约专家团队联合“会诊”,实现“小病基层治、大病市级管、重症专家攻”。开发智能分诊系统,基于企业提问关键词识别问题类型并匹配“专科医生”,提升接诊精准度和响应速度。
市生态环境局创新“健康体检+电子档案”管理模式,推动企业从“合规”迈向“健康”。推出企业线上预约免费环保体检服务,制定标准化《环保体检项目清单及评价指标》,涵盖环评、“三同时”、排污许可等48项116条体检指标。“环保医生”上门开展全面检查,依据体检结果出具报告,对企业进行“急症/亚健康/健康”三级评级,实施差异化跟踪管理。为每家企业建立动态“环保健康电子档案”,全量归集企业基本信息、体检报告及整改进展等,落实“一企一档”,利用大数据分析识别行业共性风险,优化监管和服务策略,助力企业实现从被动合规到主动健康的转变。
此外,市生态环境局拓展“门诊+执法”“门诊+信用”融合场景,营造包容高效发展环境。推动“环保门诊”与“非现场执法”“综合查一次”等机制融合,对体检中发现的问题优先通过提醒、指导、整改方式处置,严格适用“首违不罚、轻微不罚”。深化“门诊+信用”联动,在服务中同步发放“信用修复告知书”“行政合规建议书”,设置信用修复专员提供一对一指导。拓展“门诊+宣传”渠道,结合“六五”环境日、“环保夜市”、企业座谈等宣传“门诊”服务和惠企政策,提升企业认同感和参与度,积极构建企业自治、行业自律、社会监督、政府监管的多元共治格局。
泸州市生态环境局通过“环保门诊”精准服务,有效降低企业事后整改成本,实现环境效益、企业效益与社会效益共赢。今年6月以来,“环保门诊”服务平台已注册企业273家,入驻“环保医生”240名,累计提供挂号问诊服务180次,完成企业环保体检40家,帮助解决企业环保问题200余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