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1-0009 中共泸州市委机关报泸州日报社出版

2025年09月30日

皇华镇 村民当主角 丰收“舞台”美

□ 吴春红 本报记者 张婷

9月27日,古蔺县皇华镇以“禾美皇华,共庆丰收”为主题,在“蔺州粮仓”现代农业园区里开展丰收节活动,把传统农俗和现代节庆、文化展示和产业推广结合起来,让村民成为节庆的主人。

一场原汁原味的丰收盛宴

开镰仪式上,村民们站在用稻谷收割出的巨大“丰”字图案里,拉开活动序幕。村民们自发组织的鼓队用铿锵鼓点为丰收喝彩,将现场气氛推向高潮。

收稻比赛现场气氛热烈,亲子研学的40组家庭分为5支队伍,在30分钟内完成割稻、捆稻、打稻三个环节,配合默契。孩子们亲身体验了农事的辛苦,懂得了粮食的来之不易。皇华镇机关干部、中小学教师、医生和村民自由组队参赛,在协作中增进了彼此感情。

“浑水抓鸭”“浑水摸鱼”环节更是笑声不断。来自15个村(社区)的代表队在收割后的稻田里你追我赶,大家在欢笑中洗去一年劳作的疲惫,共享丰收的喜悦。

现场还设置了打糍粑、品尝新米等互动体验区。大家轮番上阵体验传统农趣,第一时间品尝用新米煮成的米饭,用舌尖感受丰收的甜蜜,拉近了人与土地、传统农耕文化的距离。

这是主办方古蔺县农业农村局与皇华镇人民政府首次打造的“无舞台”丰收节,将农事体验、民族文化等元素融入其中,突出乡土气息和农趣农味,使节庆内容更纯粹、感染力更强、传播效果更好。

连续丰收背后的奋斗足迹

“蔺州粮仓”为何能连年丰收?皇华镇用行动回答——等不是办法,干才有希望。

2024年,皇华镇创新以“政府搭台、国资运营、村集体入股”模式,整合资金117万元,打造7044亩现代农业园区,推动优质耕地集中种粮。2025年,引进专业家庭农场,配套全程机械化服务,实现土地集约化、生产机械化、运营市场化,构建起现代农业全产业链,实现粮食增产5%、成本降低25%,亩均效益提升300元。

皇华镇配套建成的粮油烘干加工中心,集烘干、储存、加工、销售于一体,日烘干稻谷达7万斤、加工大米8000斤,仓储能力100万斤,彻底解决了“晒粮难、储粮难”问题。

“百亩经济”激活乡村新动能

皇华镇以丰收节为平台,大力推广农产品,拓宽销售渠道,有效激发消费潜力。探索“一村一网红”助农模式,本土网红担任农产品推介员,汇聚多方力量宣传家乡特产。2025年,在乡贤、网红等助力下,“古蔺·禾天香”生态香米销售70万斤,菜油、雷竹笋等农产品畅销全国。

除了水稻、桑叶、茶叶、烟叶等“千亩级”产业,皇华镇还积极发展雷竹笋、辣椒、黄桃、葡萄、草莓等“百亩经济”,这些产业正成为乡村振兴的新增长点。四川省致富带头人、熊坚坚家庭农场负责人熊坚介绍:“我们种植的黄桃、葡萄都是百亩规模,通过精细化管理保障品质。今年借助直播和订单销售,近百亩黄桃很快卖完,销售收入突破50万元。”

“丰”字招牌越擦越亮

皇华镇通过产品升级与活动创新,“丰”字招牌越擦越亮,“农”字特色更加鲜明。从田间收割出的“丰”字图案,到口碑越来越好的“古蔺·禾天香”生态大米,丰收的内涵不断延伸,品牌的价值持续提升。今年皇华镇推出的2.0版本大米,米质更香糯、口感更佳,让更多人不仅吃上皇华粮,更爱上皇华味。生态菜籽油新品的上市,进一步丰富了产品种类,增强了市场竞争力。

“我们持续挖掘丰收节内涵,进一步彰显丰收节独特价值,展示丰富多彩的优质农产品、文明和美的乡村生活、辉煌灿烂的农耕文化,为乡村全面振兴凝聚力量、增加底气。”皇华镇党委副书记、镇长周榆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