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评论员 周丽
泸州,一座被千年诗篇浸润、被醇厚酒香萦绕的城市。这座城市的魅力,不仅在于杯中佳酿,更源自血脉中流淌的厚道之风、包容之心与好客之礼。
她独特的气质,映照在杜甫笔下“江山照眼灵气出,古塞城高紫色生”的壮阔,流淌于陆游“行遍梁州到益州,今年又作度泸游”的眷恋,激荡着杨升庵“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的豪情,更融入了张问陶“衔杯却爱泸州好,十指含香给客橙”的欣然。那句传唱不绝的“城下人家水上城,酒楼红处一江明”,早已绘出泸州人间烟火的温暖画卷,将泸州人待客的赤诚与市井的繁华勾勒得淋漓尽致。
这份文明底蕴,源于川江的奔流不息,得益于巴文化与蜀文化的交融共生。在泸州,美食融汇黔地酸辣,清风送来云岭旷远。独特的地理位置与千年积淀的历史文脉,赋予了泸州人天生的开放胸怀与豁达气度。正如出席第四届国际地理标志产品博览会的马来西亚驻昆明总领事穆罕默德·阿克玛所言:泸州之行,感受到了“中国酒城”这座酿造幸福的城市的独特魅力。当国庆、中秋“双节”来临,泸州人如何在“泸州酒要会·银河左岸音乐节”中激荡这份厚道包容?如何在“川超”赛事以及超70场文旅商活动的欢呼中传递真诚好客?如何让历史的文明底蕴与时代的青春活力交相辉映?答案,就在我们每个泸州人的言行举止之间。我们不仅是东道主,更是这座文明城市的代言人。
当八方游客涌入拥挤的公交车、火爆的餐厅、沸腾的活动场馆时,我们的礼让不妨“进一步”,这是“却爱泸州好”的厚道好客之风在当代的动人回响。当面对陌生面孔的询问时,我们的热情不妨“多一点”,多一分耐心的指引,多几句风土人情的分享,用普通话多讲几个“泸州的故事”,让城市的记忆可触可感。当共享盛宴时,我们的责任不妨“多一分”,自觉维护秩序,为精彩进球不分彼此鼓掌欢呼,在享受权益时诚信守约——这些细微之举,终将汇成这座城市特有的温度。
风过泸州带酒香,客到酒城即家乡。节日的盛会终会落幕,但城市的口碑与记忆必将长存。让我们以发自内心的厚道、海纳百川的包容、真诚周到的礼遇,升腾酒城最温暖、最本真的人间烟火。我们期待远方的朋友乘兴而来、尽兴而归,更期待泸州的酒香与喧嚣、醇厚与温情,让他们常想常念、常来常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