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简放鹏
5月9日至12日,我市26家茶企携带100多款茶叶产品参加了第十四届四川国际茶博会。4天展期实现现场销售12万元,达成协议订单7笔,意向销售额800万元。在茶博会泸州展区,“茶+酒”“茶+香囊”创新组合以及“现炒现卖”沉浸式体验的促销新招,吸引众多游客和客商驻足。
茶酒组合 绿茶青梅酒
既保留了青梅果的馥郁,又呈现了特早茶的茶香。
茶和香囊组合 红茶香囊
只放红茶、桂花两种成分,用茶粉制作香囊,实现了变废为宝。
展场现炒 铁锅生花
将传统炒茶工艺搬到台前,“现炒现卖”的沉浸式体验让茶香留人。
茶+酒,绿茶青梅酒果香馥郁
“第一次见到茶叶水果酒。”“这个酒口感酸甜,还有茶味,回味绵长,好喝。”“茶叶也可以做酒吗?”在茶博会泸州展区,来自山东、辽宁等地的逛展游客对茶酒组合展品好奇不已。
茶博会期间,四川郭家朝门酒业有限公司出品的“伴手李”品牌绿茶青梅酒以茶酒组合的形式,吸引不少游客购买。
这款创新产品源自公司总经理郭晓莹的一次灵感。2022年,受省农业农村厅邀请,四川郭家朝门酒业有限公司派人到广元市等地,宣讲农产品深加工——果酒加工。郭晓莹萌生了一个想法:泸州是中国酒城,纳溪特早茶是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能否将茶和发酵果酒融合,生产一款适合更多消费者的茶酒?
说干就干。郭晓莹将纳溪特早茶产品之一的绿茶与四川本地青梅放入全封闭发酵罐,采用低温缓释发酵技术,萃取青梅与绿茶的风味成分,让青梅与绿茶融合。“伴手李”牌绿茶青梅酒的酒精度为12度,酒体清澈呈琥珀色,既保留了青梅果的馥郁,又呈现了特早茶的茶香,这种独特的口感让不少首次接触茶酒的游客感到新奇。
目前,该公司计划年产5000斤绿茶青梅酒,年消耗2吨大宗茶叶。“加工绿茶青梅酒,既为我们公司酒业发展增加了新产品,又为公司300亩茶叶基地的大宗茶找到了新销路。”郭晓莹说。
郭晓莹坦言:“茶博会期间,虽然仅销售了90多瓶绿茶青梅酒,但品鉴人数超过3000人,更多人了解了绿茶青梅酒,这让我们发展更有信心。”
茶+香囊,红茶香囊变废为宝
茶博会期间,泸州杨氏香囊手工艺品有限公司的非遗文创产品——红茶香囊,以传统的喜庆红和清新的青绿两款设计,加上驱蚊、助眠等功能,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选购。
这款产品的诞生源于四年前的一次合作。四年前,古蔺县一家加工红茶的公司找到泸州杨氏香囊手工艺品有限公司总经理杨丽平,希望在香囊中加入红茶成分,加工红茶香囊。然而,与艾叶、菖蒲、薄荷等组合在一起,茶叶的本味被完全掩盖。经过反复尝试,杨丽平在红茶香囊中只放入红茶、桂花两种成分,问题迎刃而解,既保留了红茶的醇香,又增添了桂花的甜韵。其中的红茶则产自纳溪。
我市加工红茶的茶企多,杨丽平创新性地使用红茶加工过程中产生的边角料——茶粉作为原料,用茶粉代替红茶干茶来制作香囊,实现了变废为宝。
红茶香囊受到消费者的喜爱,年销量1000个,年消耗茶粉30斤。
展场现炒,铁锅生花茶香弥漫
“这个师傅练过铁砂掌吗?”在茶博会泸州展区,围观群众发出阵阵惊叹。杨氏手工茶制作技艺第六代传承人杨锌双手在高温的铁锅中快速翻动,抛、扪、揉、捻,青叶渐成卷曲的翠芽。青烟袅袅间,茶香弥漫全场。手工炒茶加上茶艺表演,吸引了许多游客驻足观看、体验、品茶、购买。
2023年,一位游客说没见过茶叶如何加工成干茶的,杨锌决定现场展示茶叶制作过程,将传统炒茶工艺搬到台前。这种“现炒现卖”的沉浸式体验可以实现茶香留人、技艺留人,让观众直观了解茶叶制作,增加游客在展场的停留时间。
表演手工茶制作技艺后,促销的效果较好。如今,杨锌每年在各种展场展示30多场。本次茶博会上,杨锌的非遗工坊实现销售1.2万元,还签约茶叶订单2万元。
这种“看炒制-观茶艺-品香茗”的独特展示方式,让游客印象深刻。许多游客购买了杨锌的手工茶后,还带着其他人前来购买,形成了口碑传播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