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1-0009 中共泸州市委机关报泸州日报社出版






2025年04月29日

巡回审理护家庭温情

本报讯(吴东兰 李韵)近日,纳溪区法院将庭审“搬”进白节镇某村98岁高龄老人刘某家中,公开巡回审理一起赡养纠纷案件,最终促成双方调解,老人的赡养问题得到妥善解决。

原告刘某98岁,育有4个子女。近年来,老人身体每况愈下,日常生活需要专人照料,但赡养问题经村组、司法所多次调解未果,无奈之下,刘某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子女履行赡养义务。

案件受理后,承办法官考虑到老人年龄大、行动不便,且赡养纠纷在农村时有发生,公开巡回审理此类案件对培育文明乡风有示范指导作用。为发挥“审理一案、教育一片”的普法效应,纳溪区法院承办法官决定充分运用巡回审判机制,将法庭“搬”到老人家中。

开庭前,纳溪区法院邀请该村村委会干部、人民调解员、白节司法所工作人员组成调解团,从亲情修复角度切入,围绕民法典相关规定,向原告、被告释明赡养义务的法定性、强制性,同时以“血脉亲情”为纽带,引导老人子女换位思考。经过多轮背对背调解、面对面沟通,法官结合各子女的想法及家庭实际情况,提出个性化赡养方案,最终促成兄妹4人达成调解协议:老人住其中一个儿子家里,该儿子负责照顾老人,其余子女给赡养费,并签订调解协议,该案得到圆满化解。调解现场,子女们搀扶着老人,握手言和,案结事了的同时,尘封的亲情在司法温情中逐渐回暖。

调解结束后,法官就地上了一堂“以案释法”普法课,结合该案详细解读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中关于赡养责任、财产保护等法律条文,并对村民现场提出的各种法律问题逐一答疑解惑。法官还温馨提醒到场旁听的村民,赡养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更是公民的法定义务,对于拒不履行赡养义务的行为,老年人有权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身权益,司法机关将依法追究责任,以法律之力守护“老有所养、老有所依”的良好风尚。

纳溪区法院相关负责人表示,把庭审“搬”到老人家里,既节约了司法资源,还有效提高了审判效率。从“坐堂办案”到“巡回审判”,法官迈出去的是脚步,带回来的是和谐与民心。近年来,纳溪区法院积极探索“巡回审判+普法宣传”工作模式,主动走出法庭,深入田间地头,把传统“坐堂问案”转变为“移动司法服务”,不断拉近群众与司法之间的距离,不仅为行动不便的当事人提供诉讼便利,还以“看得见、听得懂”的方式向群众普及法律知识,让公平正义真正“走到群众身边、走进群众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