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士祯,山东新城(今山东淄博市桓台县)人。清初诗人、文学家、诗词理论家。他在取得卓著诗文成果的同时,还能突破正统文坛和文人偏见,重视并高度评价小说、戏曲、民歌等通俗文学体裁。他的主要成就在诗文创作与理论方面,但在小说、戏曲、民歌、书画、藏书、史论等方面所取得的成就亦不容忽视。
□ 浓香文酿
康熙十一年(1672年),39岁的王士祯奉旨典四川乡试,经秦楚栈道入蜀,顺长江三峡而返。
在这一年有余的时间里,他遍游蜀地,创作诗歌350余首,汇编成一本《蜀道集》。
王士祯的最高官职是刑部尚书,位列九卿之一,负责全国的司法事务。在任期间,他秉持公正廉洁的原则,改革司法制度,推动了清代司法体系的完善。他还注重对地方官员的监督,严厉打击贪腐行为,赢得了朝廷和百姓的赞誉。
在诗稿中,诗人将历史与现实置于时空动态之中呈现,以饱蘸情愫的笔墨写就,令读者为之动容。这样关照历史的文字,也在泸州留下深情一瞥。典试四川期间,王士祯到访了泸州,惊叹于此地的风光秀美,留下几首清丽诗作。
锦江城东内江流,锦官城西外江流。
直到江阳复相见,暂时小别不须愁。
《江阳竹枝词三首·其一》
妾如江心黄龙堆,水枯石烂长崔巍。
郎如治平寺中塔,戎州西望忽飞来。
《江阳竹枝词三首·其二》
江边草色映春衫,百五梨花叶叶帆。
齐到城南踏青去,系舟多在使君岩。
《江阳竹枝词三首·其三》
这三首竹枝词,描摹出多条江河在泸州并流的景象。黄龙堆为江心礁石群,也是北魏郦道元在《水经注》中曾记载的尹伯奇在江阳投江处相关地段的地标。
经过郦道元对全国河流认真考证,确定“尹吉甫信谗逐放尹伯奇”的历史典故发生地在“枕带双流,据江洛会”的江阳(泸州)无疑。
明代《永乐大典》中亦有记载:
“在泸州,按《郡国志》,泸江水中有大阙焉,季春三月,则黄龙堆没,阙即平。黄龙堆者,昔尹吉甫子伯奇至孝,后母谮之,自投江中,衣苔带藻,忽梦水仙赐其美药,扬声悲歌,船人学之,吉甫闻船人之声,疑似伯奇,援琴作《子安之操》在此。”
此记载亦是尹氏父子曾在泸州生活的佐证。
如果说《诗经》第一个编纂者、采集者尹吉甫是泸州文气的开端,则王士祯等人便将此文气一以贯之。
至于使君岩,《舆地纪胜》中提到:“使君岩在城南五里。有嵓洞,深六丈有奇,广半之。嵓中有泉清洌。”
此地是泸州长江古代行船必经之地,地势极为险峻,船行到此,须由纤夫拉纤而过。所以王士祯所说的“系舟多在使君岩”,也是事实。
王士祯《泸州登忠山》,将在忠山之上所见之景,以画的形式展开,五峰与江流、寺庙青烟与江边水楼都是远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江源分内外,千里会泸州。
历历五峰影,茫茫三峡流。
青山烟外寺,黄篾水边楼。
夕照层城暮,回风引棹讴。
《泸州登忠山》
五峰山,山有五峰,在泸州小市之北。明朝时有北岩寺、真武宫、宿云窝、观凤亭等名胜,明代罗太易题诗有“五峰高插五云中,千里江山眺望雄”。
此外,王士祯还有一首《晨起渡江登五峰山过北岩寺》,诗云:
江郭绕江合,携琴来五峰。
水容清滑笏,山态碧玲珑。
云树孤城外,风帆小市东。
香林回望好,下界一空濛。
《晨起渡江登五峰山过北岩寺》
这首诗里还提到了泸州的另一处景点:小市。
王士祯的《蜀道驿程记》中这样写:十月初六日,晨起,与何生、许生登五峰,泛小舟由海观(楼)渡资江(沱江)。舟中四眺,晨曦掩蔼烟云卷舒,远望诸山浓淡出没。江楼水市,鱼浦风帆历历可数……穿小市,居人百余家,负山映江,蔬畦竹圃苍翠,弥望昔盛时为商舶辐辏之所。
小市沿江,长街两侧坐落着百余户人家,碧绿的菜畦与竹园,展现出这里恬淡自足的生活样貌。
“明清历代,驰驿者舍马下榻小市,官道所由,人烟以聚,风气以开,巨商云集,大户蔚成。盐商、糖商、米贩、茶客集于一市。街下风帆梭织,商货鳞集,小市商埠甲于城厢。”
在文献记载中,来自滇黔的商客和马队,往往要停留于小市,商船官舫泊于码头,构成一幅百舸争流、渔歌唱晚的美好图景。
作为泸州古码头,此处商贾云集,自然也就酒坊林立。
或许王士祯来到小市的时候,也曾遇见过此地酿酒窖池正在蒸馏醇厚的大曲酒。
而今,这些窖池群和作坊仍静静伫立于岁月之中,更添醇香。
从小市新街子走到什字头,再往前到下大街,始建于清雍正年间的“协泰祥”“裕厚祥”“永生祥”酿酒作坊,向世人展示着泸酒的昔日盛景。
1996年,“泸州大曲老窖池”被列入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是酒类项目首次进入此范围。
2013年,包含小市区域内的泸州老窖1619口百年以上老窖池、16处明清酿酒作坊及纯阳洞、醉翁洞、龙泉洞三大藏酒洞,一并入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泸州老窖的三大天然藏酒洞之纯阳洞、醉翁洞,就坐落在小市区域的三华山上,两洞支洞相连,属三华山天然山洞之一。
三华山下,长江江面波涛翻涌。江水拍打山体形成的共振效应,也加速了储藏在藏酒洞里的泸州老窖原酒的老熟过程。
或许当年的王士祯,也曾听到江水轰鸣,在江风之中,闻到泸酒之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