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1-0009 中共泸州市委机关报泸州日报社出版






2025年04月26日

架好为民服务“连心桥”

纳溪区政协深耕社情民意“责任田”

本报讯(王小伟)近年来,纳溪区政协在市政协的精心指导、科学部署下,坚持把社情民意信息工作摆在突出位置,整体谋划、高位推动、全员参与,持续在研判提质、合作提效、培训提能上下功夫,取得了较好成效。近三年共报送社情民意信息940条,其中全国政协采用44条,省政协采用181条,市政协采用896条,纳溪区政协连续三年获评省、市政协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工作先进单位。

完善机制 持续高位推动

完善领导机制,纳溪区政协将原来“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牵头委室负责抓”转变为“主席会议负总责、机关全体委室共同负责”的全员推动模式,实现“个个身上有担子、人人肩上有责任”。

完善研判机制,纳溪区政协将原来“自己研判信息优劣、对错”转变为“集体研判、共同把关”。实行“每月例会”制度,紧扣党政要点、基层难点、社会热点,邀请行业部门专家参与,组织骨干信息员开展分组梳理、研讨,对反映信息的方向、内容等实行共同研判、共同把关。

完善推进机制,落实年初部署、按月调度、每季小结、半年推进、年终考评的工作机制,纳溪区政协将原来“依靠个体督促督办”转变为“依靠制度督促督办”,靠制度办事、靠机制运行的效果得到充分体现,增强了工作的主动性。

团结协作 合力提质增效

合力调研,纳溪区政协通过每月信息工作例会确定信息方向、信息选题后,组织区政协机关、区级有关部门、骨干信息员和部分政协委员开展共同调研,对相关信息的政策依据、社会影响、群众诉求等进行实地调查研究,去伪成真、去繁就简,确保所反映信息客观真实,提升信息的“含金量”,较好地形成了不研判不调研、不调研不成稿的良好“写风”。

合力撰写,调研工作完成后,纳溪区政协根据信息所涉及的内容,指定2—3名信息撰写人员,共同完成信息的撰写任务。一方面,发挥群策群力优势,确保信息的写作质量;另一方面,通过合力撰写信息过程中商量探讨、文字表述、语句打磨等环节,达到相互学习、共同进步的目的。

合力联审,纳溪区政协坚持把社情民意信息纳入区政协重要文稿审核机制,严格实行责任委室校核编辑、办公室初审、分管领导审改、主要领导审签的“四级联审”程序,通过层层把关,确保了信息的真实性、客观性、严谨性、规范性。

多措并举 增强“续航动能”

多向发力提能,纳溪区政协坚持务实、管用原则,通过合力撰写、以会代训、专题培训、经验交流等多种方式,帮助信息员提高认识、开阔眼界、加强沟通,综合提升信息撰写能力。通过组织召开全区信息宣传工作会议、信息员骨干培训、政协委员专题培训、信息员经验交流会议等形式,让专家上台“传经送宝”、让优秀信息员上台现身说法和交流心得,有效提升了信息员调查研究能力、文字写作能力、把关定向能力。多项激励促进,注重表扬激励,在每年政协全会上高规格通报表扬优秀信息员,在区政协履职实录刊物《政协咨言》上全文编入优秀社情民意信息,固化展示履职成果,体现价值认同;实行岗位激励,积极向“两办”和组织、统战部门推荐“信息写手”或协商为政协委员,多名信息员走上领导岗位,信息员“光环”得到彰显,积极性明显提高。加强情感激励,注重与政协委员、民主党派、镇街政协联络组及特邀信息员的日常联系、沟通,邀请骨干信息员列席政协全会,提升信息员“荣誉感”。

多渠道补充“兵员”,纳溪区政协在稳定培育政协专委会、民主党派、街镇联络组、政协委员“四支主力队伍”基础上,注重挖掘区级部门单位“信息员潜力股”补充为信息员队伍“生力军”,动态培育一支稳定、质优、量大的信息员骨干队伍,不断增强信息员队伍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