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易云梅 本报记者 刘墨
近日,泸县教育和体育系统以“龙城教育名家培养工程”为抓手,组织全县中小学校长、骨干教师分批赴成都、绵阳等地名校开展深度访学研修。这场跨越地域的教育对话,是泸县践行“教育家精神”的生动实践。截至目前,泸县累计组织幼教、义务教育、高中学段开展跨区域访学活动三批次共18场,覆盖校长、教师、研训员共144人次,形成研修报告11份,有效激发教师专业成长动力,打造优秀教师队伍。
课堂改革现场,触摸核心素养的落地实践
在成都七中育才东湖校区的访学中,来自泸县中小学校的校长们被成都七中开放包容的特色课程空间深深触动。成都七中育才东湖校区校长涂静以《转变学习方式,高质量实施国家课程》为题,分享了成都七中通过转变学生学习方式来落实国家课程的实践路径;教导处主任叶强分享的《以“四核”为引领,“三让三足够”为桥梁推动课堂重构》,系统阐释了成都七中育才高质量发展课堂改革行动。
成都七中万达学校的语文课堂为参加研修的教师们打开了新视界。在八年级语文课上,教师带领学生们探讨《壶口瀑布》中梁氏绘水之妙,以“看水是水,看水不是水,看水还是水”的哲学逻辑构建课堂,将黄河水之形美、神美、境阔逐渐展现于学生眼前。泸县二外梁才学校校长王乾平在研修笔记中写道:“培养具有深度思考力和辩证思维的人才,七中万达学校的语文教学重新定义了‘素养’在真实世界的模样。”
跨学科融合,探索育人方式变革新路径
在成都名校的访学中,四川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方面的专家受邀为中学段教师作《人工智能时代的教与学变革》专题讲座,为小学段教师带来《AI赋能数字化与教学案例构建》专题讲座。
专家为教师们带来了前沿的教育科技理念。泸县二中城西学校教科处主任陈茜分享收获:“学校要以开放之姿拥抱AI,深挖其在教育教学中的潜力,才能让AI成为助推教学进步、实现自我突破的强大引擎,真正发挥其重塑教育生态的巨大价值。”
双向赋能,推动“个体成长”向“群体进化”转变
研修不仅是学习,更是思想的碰撞。在双流棠湖中学,访学主客双方围绕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展开讨论。棠湖中学学导处副主任杨海波分享了棠湖中学拔尖创新人才的早期培养策略和路径,来自泸县二中、泸县二中实验学校、泸县一中、泸县九中等高中的校长们结合各自办学实际,提出了教育实践中遇到的困惑并分享了办学见解。专题研讨实现了思维的碰撞,与会者收获了教学经验和新的感悟。
名校访学绝非简单的“复制粘贴”,而是通过“看见—思辨—重构”的螺旋上升过程,激发教育者的内生动力。泸县教育和体育局副局长张翼飞在访学总结会上表示,泸县将向更深处探索,用好四川省首批省级教师发展综合改革试点区项目平台,构建教育家成长“立交桥”,希望全体学员坚持学习、学以致用、做好复盘,在对比中找差距,在实践中找进步,在交流中找思路,为泸县教育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