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1-0009 中共泸州市委机关报泸州日报社出版






2025年04月25日

在守正创新中推进政协工作高质量发展

——龙马潭区政协全面深化改革新实践

□ 蒋小燕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75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中强调,人民政协要“坚持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履职能力建设”。龙马潭区政协坚持以改革思维、创新理念,积极推进政协事业高质量发展,政协工作水平得到全面提升。其中,解决“两个薄弱”问题工作经验和“有事来协商”工作获得省、市级肯定,社情民意信息在国家、省级平台采用率大幅度提升,政协组织的作用得到进一步彰显。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

创新加强政协党的建设

党的领导是人民政协事业发展进步的根本保证,龙马潭区政协始终把党的领导贯穿政协全部工作全过程,推动党的建设与自身改革深度融合。通过深化“两个全覆盖”,建立“政协党组+机关党组+机关党委+机关党支部+专委会功能型党支部+临时党支部”六位一体组织体系和责任体系,推动政协党的组织有效全覆盖;坚持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把党的工作落实到支部活动和委员履职中,形成党的工作在政协领域的全覆盖。

同时,狠抓党内制度建设,建立健全党员领导联系党外领导、主席会议成员联系党派、党员委员联系党外委员、委员联系界别群众、党外委员谈心谈话等制度,从制度上保障党的领导得到有效落实。“党建+履职”双轮同转,发挥党员委员“头雁作用”,深化提升“双报到”“支部联建”工作,优化“界别+组别”,联动党派、街镇共同履职,强化工作实效。其中,离退休支部连续三年获评市级先进基层党组织,刘关华委员打造“党建引领红色物业”品牌被央视、《人民日报》等主流媒体广泛宣传。

坚持服务中心大局

创新协商民主工作方法

龙马潭区政协坚持把协商民主贯穿履职全过程,推动资政建言融入中心、服务大局,通过“三保障一联动”擦亮协商品牌。保障阵地,实现“有事来协商”平台全覆盖;保障人员,推动市区政协委员下沉全覆盖;保障机制,促使协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开展;实行市、区、街道、社区四级联动协商。探索政协“有事来协商”与纪委监委“有事找纪检”平台有机融合、共同发力,推动“有事来协商”从“四有”向“三个升级”转变,通过协商议事平台解决了长达20多年的杜家街道路安全隐患等一大批民生问题和群众身边的急难愁盼问题300余个,实现“有事来协商”工作质效“双提升”。

构建协商链条助推高质量发展。围绕区委重大决策部署和“拼经济搞建设”工作,构建全方位、全过程、全层级协商体系,助力稳经济促发展、全面深化改革和共同富裕试验区建设。26件协商议政成果被龙马潭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批示,其中“科学规划低效用地”“强化产业创新政策”等建议被龙马潭区委全会采纳。

创新协商方式提升履职实效。按照“一季度一主题一调研”召开企业家“圆桌会”,委员们围绕优化营商环境、消费场景打造等主题协商建言;改进调研协商,龙马潭区政协主席会议成员带头进企业、进社区、进村庄、看项目,与街镇领导和政协委员开展座谈协商,现场解决街道发展难题11项,形成发展建议15条。

坚持强化委员担当

创新履职服务管理机制

龙马潭区政协通过“聚焦一条主线、完善一批机制、建好两支队伍”,不断加强和改进基层政协工作。以改革思维、创新理念激发履职活力,以破解“两个薄弱”夯实履职基础。先后出台《委员履职工作规则》《委员履职量化考核实施细则》《龙马潭区提案工作规则》等制度,打造委员履职管理平台,建立全员培训+分类轮训机制,在开会、调研、视察、提案、社情民意等环节进行微创新,持续提升基础工作质量。以“三项机制”深化读书效果,建立“领导机制、读书机制、考核激励机制”等工作机制,突出“首课、主课、必修课”,用好“委员讲堂”“委员工作室”等阵地。以“四深入·六争做”促进委员履职。

持续开展委员履职为民活动,通过转作风求实效,引导委员深入农村、企业、小区楼栋等,争做社情民意的收集者、邻里纠纷的化解者、政策法规的宣传者、文明市民的示范者、帮难解困的热心者、弘扬正气的引领者,真正解决委员履职“最后一公里”问题,营造出政协委员“比学赶拼”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