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简放鹏
在歌曲《四渡赤水出奇兵》中,“四渡赤水出奇兵”“调虎离山袭金沙”两句歌词,巧妙地把泸州、凉山两地联系在一起。
1月13日,“长征路上看四川”主题宣传教育活动出征仪式在古蔺县太平镇中国工农红军四渡赤水太平渡陈列馆广场举行。4月15日,“长征路上看四川”大型宣传教育活动凉山行集结式在凉山州会理市通安镇皎平渡纪念碑广场举行。
红军长征在凉山州28天,其间发生了“巧渡金沙江”“会理会议”“彝海结盟”等重大历史事件。凉山州依托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和独特的自然风光,发展红色旅游和生态旅游,会理皎平渡遗址、冕宁彝海结盟遗址等成为热门景点,带动当地经济发展,也让更多人了解到红军长征过凉山的历史、感悟伟大的长征精神。
凉山州在发展红色旅游中,有哪些地方值得泸州学习借鉴呢?
红色文化与党建活动相结合:一个村年吸引20多万人次参观
皎平渡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王继华说:“每年有20多万人次到我们这里开展主题党日活动等。”在皎平渡口、山洞遗址,曾帮助红军渡江的老船工张朝禄的孙子张庆胜说:“1935年5月3日晚上,红军到达皎平渡口,找到在地主家做长工的小爷爷张朝寿当向导。后来,我的小爷爷带着我爷爷张朝禄、二爷爷张朝福以及侄子张忠印等36名船工,用7条木船连续摆渡七天七夜,把红军送过了金沙江。”
作为全国100个红色经典景区之一,该村利用皎平渡红军渡江遗址等红色旅游资源,将红色文化与党建活动相结合。游客可以瞻仰红军巧渡金沙江纪念碑,参观红军领导人住过的窑洞;在红色文化研习小院,聆听37名船工帮助红军巧渡金沙江的红色故事,观看相关纪录片,诵读红色书籍,交流阅读心得。这种方式吸引不少单位组织党员到这里开展主题党日或组织生活会。
如今,皎平渡村已成为红色旅游的热门目的地。今年春节期间,皎平渡村迎来旅游高峰,接待游客达5万人次。沿街设摊的村民达到50余户,其中部分摊位日收入破万元。
沉浸式体验:再现《彝海结盟》场景
“上有天,下有地,我刘伯承与小叶丹今日结为兄弟……”4月17日,在冕宁波光粼粼的彝海旁,情景剧《彝海结盟》再现结盟场景,吸引许多游客驻足观看。
1935年5月,中央红军长征途经冕宁,当地群众“打开城门点灯迎红军”,留下了很多可歌可泣的革命故事。其中,最具里程碑意义的当属刘伯承与彝族首领小叶丹的“彝海结盟”——以歃血为盟的民族传统,为红军迅速通过彝族聚居区、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赢得了关键时间,成为中国共产党民族工作的光辉典范。
在彝海结盟纪念地现场,国防大学教授、军史专家刘波通过解读“泸沽转兵”战略意义,还原了红军灵活用兵的智慧。
刘波讲道,面对国民党“让红军成为第二个石达开”的围剿企图,红军先遣队选择穿越被视为“畏途”的彝族聚居区。红军先遣队以《中国工农红军布告》宣告“一切彝汉平民,都是兄弟骨肉”,释放被扣押的彝族人质,更以刘伯承与小叶丹的结盟打破民族隔阂。
过去,红色旅游景区、景点多以遗迹、塑像、展览等为主,形式单一,独特的体验性项目未得到充分开发,难以形成强有力的吸引力。对此,凉山州发布了“重走长征路,体验红色经典研学游”“长征遗韵,古道寻迹游”两条沉浸式红色旅游研学路线。
与此同时,冕宁县打造“彝海景区—冕宁县城—卫星发射基地”红色旅游主轴线,尝到了甜头,该县2023年接待游客553.3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43.5亿元。
在沉浸式红色旅游研学路线上,泸州能否也来一个《四渡赤水》的情景剧,增加吸引力和影响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