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1-0009 中共泸州市委机关报泸州日报社出版






2025年04月24日

泸县:抢抓农时忙春耕 科技赋能提质效

泸县太伏镇伏龙村水稻制种育秧现场。

工人利用机械插秧。 本组图片由杨钦程 摄

□ 郭佳铭 杨钦程

眼下正是春耕生产的关键时节,泸县各地抢抓农时,有序开展水稻育秧、移栽工作,一幅生机勃勃的春耕画卷徐徐展开。

“秧好一半禾,苗好七分收。”4月18日,在泸县太伏镇伏龙村水稻制种育秧现场,数十名工人忙碌于田间,拉线划区、整理苗床、铺设秧盘……随着稻种均匀撒入、覆土完成,育秧工序顺利完成。

“目前正在进行的是母本育秧,采用秧盘育秧方式,便于后期机械化插秧,能节省三分之一的人工成本,大幅提升插秧效率。”伏龙村九组制种大户邹学权介绍。

据了解,太伏镇采取“合作社+企业+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引进水稻制种公司实行全链条式订单化种植。同时,实行“四统一”管理模式,为社员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推进制种产业向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发展。

“针对农户技术欠缺的问题,我们加强对农户在育秧、插秧、田间管理等方面的技术指导,提高制种产量,农户参与制种的积极性越来越高。”太伏镇农业农村办公室主任杜小霞说。

近年来,太伏镇以“科技赋能+机制创新”双向发力,构建起集机械化插秧、施药、收割、加工等于一体的现代化制种产业体系,使水稻制种产业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新引擎”、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支撑”。

日前,在喻寺镇雷达村的水稻种植基地,插秧机来回穿梭,工人们熟练地将一盘盘秧苗整齐码放在插秧机储苗架上。伴随着插植杆的转动,插秧机前端的取苗器精准地抓取秧苗,一株株嫩绿的秧苗被整齐地插入田间。

“我们今年育了35亩秧苗,预计能栽2000余亩田。”泸县粟喻粮油专合社理事长刘世超说,“我们全部采用插秧机插秧,每台机器每天能插20-25亩,效率是人工的20倍,预计4月底就能完成插秧。”

相比传统插秧,机械化插秧不仅提高作业效率,还能更精准地控制秧苗的深度、间距和行距,有利于水稻生长和产量提高,实现农业节本增效。

“今年全县水稻种植面积预计达56.5万亩,已完成机插12万余亩,预计本月底完成中稻插秧,泸县水稻机插有望超75%。”泸县农业农村局农业机械化股股长周锋说。

近年来,泸县持续推动农业机械化进程,通过“政策扶持+技术革新”双轮驱动,落实国家农机购置与应用补贴政策,大力推广农业机械化,为农业提质增效注入强劲动能。

目前,泸县农业机械总动力达58.6万千瓦,拥有大中型拖拉机93台套,耕整地机械3.5万台套,种植机械198台套,粮食收获及处理机械7900多台套,粮食烘干场所28处,全县粮食产地烘干能力达93%,为农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