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蒲娇
“垃圾库长期堆满,马路上的垃圾也没人及时清理。”
“以前有人打扫,最近这几个月没看到人来打扫,听说他出去打工了。”
2024年12月,叙永县纪检监察干部周诚在水潦彝族乡大坝村开展“有事找纪检·清风暖民心”活动走访时,收到该村一组群众反映:公益性岗位人员张某长期未履行岗位职责的问题。
在向群众了解情况后,周诚又到了大坝村一组落普路段实地查看道路卫生情况,发现确实存在群众反映乡村公路垃圾未清理、环境脏乱差的问题,遂将问题反馈至水潦彝族乡纪委,督促其落实整改。
水潦彝族乡纪委随即组织人员到村开展摸排工作,实地查看落普路段的卫生状况,并走访当事人张某及家人、邻居了解情况。通过广泛走访和查看大坝村公益性岗位用工名册、工资发放等资料后,核实到张某确已外出务工数月,未履行公益性岗位职责,但公益性岗位补贴仍在发放。
查清事实后,水潦彝族乡纪委随即联系该乡社会事务办公室,督促清退“岗在人不在”张某,并追回其违规领取的补贴2000元。大坝村劳动保障协理员陶某负责该村公益性岗位的开发管理,却未对公益性岗位在岗情况进行日常管理和督促检查,导致相关区域无人维护,出现“岗在人不在”等问题,受到党内警告处分。
针对发现的问题,水潦彝族乡纪委举一反三,将农村公益性岗位突出问题作为监督重点,通过数据比对、实地走访、电话抽查及查阅资料等形式开展精准监督。
很快,水潦彝族乡纪委又发现了黄狮村公益性岗位人员桑某某“人岗不符”“岗在人不在”的问题。经查,桑某某通过个人申请、民主评议等程序,被安置为黄狮村乡村公益性岗位人员,负责乡村护渔工作,聘用期间却外出务工,违规领取5个月公益性岗位补贴共计2500元。
截至目前,该乡纪委已发现并督促整改农村公益性岗位相关问题6个,处置问题线索2件,立案2件2人。
农村公益性岗位事关生活困难、就业困难的“两困”群体切身利益,为推动回归公益属性,水潦彝族乡纪委从岗位开发、审批、管理等方面查找根源、提出对策,推动乡社会事务办完善公益性岗位制度规定2项,督促乡社会事务办、便民服务中心以及各村(社区)开展自查自纠,清理调整公益性岗位人员21人,从查处个案向解决共性问题拓展,切实提升群众满意度。
“我们在乡纪委组织的廉情院坝会上投了票,重新选了新的道路维护员负责打扫。”“现在每天都有人按时打扫,垃圾也按时清运了,路也不脏了,大家的心情都变好了。”
面对前来回访的乡纪委干部,大坝村一组村民纷纷表示满意。
集中整治以来,叙永县纪委监委以农村公益性岗位为“小切口”,组建工作专班,建立横向与职能部门协同监督,纵向延伸到村级专责监督的“县统筹抓乡促村”工作机制,联动相关职能部门,通过数据筛查比对、线下精准巡访、联动监督检查、高压查办案件等方式,截至目前共发现公益性岗位问题线索43件,立案31件31人,党纪政务处分31人、组织处理12人,推动主责部门整改问题89个、健全监管制度7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