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曾臻
最是一年好时节,满山青翠茶正鲜。4月16日,在纳溪区大渡口镇凤凰湖村21组的竹禾茶叶专合社茶山基地,种植大户黄均忠正和采茶工人一起,用机器采收制作碾茶的鲜叶,随后将一袋袋鲜叶装车运往泸州云蔚抹茶茶业有限责任公司生产车间。
该车间4月5日开始试机,4月9日正式运行。“生产车间虽然刚开工,但订单已供不应求,有的客户甚至上门求货。”泸州云蔚抹茶茶业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李爱民说。
大渡口镇是产茶大镇,特早茶基地有6.5万余亩。近年来,大渡口镇抓住茶资源,做大茶产业,做强茶经济,进一步延伸茶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打造供应链,推进特早茶有机化、标准化、品牌化和产业融合发展,不断加大对茶产业的投入,助力企业进军茶叶深加工赛道,为乡村振兴开辟新路径。
“以前许多茶农以生产明前茶为主,夏秋茶为辅,明前茶虽然价格高但产出期短,夏秋茶产出期相对较长但价格又较低,为此我们不断探索。为健全特早茶产业链条,我们投资了6500万元在凤凰湖村建成投用占地2万平方米的茶叶加工园区,以‘茶业强、茶农富、茶园美’为目标,依照‘分散粗制、集中精制’的原则,利用茶叶加工园区,助力茶叶从‘卖鲜叶’到‘卖成品’转变,提高纳溪特早茶精深加工能力。目前,入驻加工园区的大型茶叶加工企业有四川茶可以茶业有限公司、泸州云蔚抹茶茶业有限责任公司、泸州川福香茶业有限公司、四川瀚源有机茶业有限公司四家,新增就业岗位400多个。”大渡口镇副镇长陈有生介绍。
利用纳溪十万亩茶产业基地距离中国特早茶城的生产线不到15公里,具备鲜叶采摘后一小时内可上生产线的优势,李爱民成功与一家外地茶企联手,于2024年成立了泸州云蔚抹茶茶业有限责任公司。
“茶树鲜叶经过摊凉、切叶、除渣、蒸青等工艺流程,制作出抹茶前端产品——碾茶。目前公司拥有4条碾茶生产线,每天消耗鲜茶叶4.5万斤。”李爱民告诉记者,公司预计每年可在盛叶期生产90天左右,1200亩抹茶原料基地现已全部投产。下一步,公司将重点以碾茶和抹茶研发与生产为抓手,全力打造四川最大的抹茶加工企业,力争3年内产值破亿元。
“发展抹茶产业对当地来讲是一次突破,很有市场前景。预计今年上半年,纳溪区首条抹茶全链条生产线将正式投入生产。”李爱民表示。
正是看中了纳溪茶叶的品质,浙江温州人杨礼根在考察了全国各地后,选择把企业落户在大渡口镇。尽管拥有良好的茶叶资源,但杨礼根意识到,如果只是以鲜叶或初加工产品低价外销,茶叶附加值将流失严重。只有打造好品牌,才能赋予产品除了使用价值之外的附加价值。
2022年2月,杨礼根到纳溪区成立了茶叶公司。他将中医药理论融入标准化制茶工艺之中,制作出一系列高品质茶产品。今年酒博会期间,公司展出的纳溪红茶、云溪红、茶巴适等产品供不应求。
“凤凰湖生态非常好,中国特早茶城的配套设施也完善,尤其是政府对产业的重视,更有利于我们开发新产品,也为我们做高端茶产品打下了基础。公司去年产值800多万元,预计今年将达1500多万元。下一步,公司将紧跟市场需求,不断优化产品品种,并努力在茶叶深加工方面取得突破,开发更多高附加值产品。”杨礼根说。
从茶叶到茶业仅一字之别,这一过程却是大渡口镇深挖茶产业潜力,推进茶产业发展的生动实践。“2025年是大渡口镇茶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之年。接下来,大渡口镇将通过助力茶企发展壮大、推动茶+N产业链延伸、茶科技护航等方式,实现一、二、三产业的深度融合,推动乡村振兴,助民增收,为地方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陈有生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