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刘墨)4月11日,2025年四川省学生数字素养提升实践活动培训在泸州十二中举行。本次活动以“实践、探索、创新”为主题,通过丰富多样的组织形式,将立德树人和五育并举理念融入其中,鼓励多学科融合,引导师生借助数字技术提升数字素养。此次活动将以作品评审、现场创作、交流展示等形式开展。
培训活动中,泸州市教育技术装备管理所、成都市双流区教育技术装备管理中心、泸州十二中、成都市田家炳中学、绵阳中学英才学校等单位分别进行经验交流。重庆市渝北区教育技术与装备中心解读数字艺术类项目任务,成都七中水井坊校区解读计算思维类项目任务,成都市锦江区电化教育馆解读科创实践类项目任务。
据了解,2025年四川省学生数字素养提升实践活动将于5月16日至18日在泸州十二中开展,设置数字艺术、计算思维、科创实践三大类,共22个子项目。
一直以来,我市高度重视青少年科技教育,在“双减”背景下强化科学教育,整合科普资源,联合相关部门助力中小学建设科技走廊、校内科技馆,为中小学科技教育提供资源支撑,提升基础教育阶段科学教育水平。我市精心策划了系列集知识积累、技能培养与探究性学习于一体的科技教育活动,普及机器人工程技术知识,引导和激励广大青年创新。去年,我市有10万余名师生参与科创活动,实现科技教育从课堂到生活的拓展。
我市将以此次培训为契机,将数字技能培养融入课程体系,推动数字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通过落实“双减”政策、丰富实践活动、提升教师专业水平和鼓励学生参与科技节等措施,支持在校学生开展创新性实验和探究性实践,以促进教育、科技、人才的融合发展,利用网络化、智能化、数字化等教育培训方式,扩大优质科普信息覆盖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