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州师范附属小学城西学校作为一所高起点、高规格、高品质学校,始终坚持走特色化、内涵式发展道路,追求高品质、个性化办学模式。学校积极践行“自导式”课堂教学实践,大力推进教学改革,融合五育,推进六艺,高度关注学生全面且富有个性的成长。作为领航学校,不断推动集团化、学区化办学,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人物档案
李维兵,泸州师范附属小学城西学校党总支书记、校长。
□ 本报记者 刘墨
记者:学校如何进一步弘扬和践行教育家精神,为教师专业发展注入强大精神动力?
李维兵:弘扬和践行教育家精神是推动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学校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传承恽代英老校长的革命精神,强化党建引领,建设校风清静、教风清正、学风清新的清廉学校。组织教师学习教育家精神内涵,开展师德演讲比赛等活动,营造浓厚的师德师风建设氛围。
在榜样方面,学校选派教师参加四川省“川派教育名家”大讲堂作专题分享;拟评选“成蹊”未来教育家培养对象。注重实践赋能,学校在教育科研、论文发表等方面成果丰硕;开展党员教师思政课、骨干教师示范课、青年教师练兵课,教师们在名优教师课堂教学竞赛、技能大赛上获奖。学校引入AI赋能教学,让技术辅助教学,让教师专注育人。
学校提出“学习研究共同体”九大主张:读书学习,重一个“悟”字;自我规划,求一个“精”字;研习提高,抓一个“导”字;青蓝工程,强一个“联”字;教育科研,讲一个“真”字;教学实践,看一个“实”字;教学改革,领一个“新”字;写作提高,站一个“多”字;班级管理,植一个爱字。未来,学校将继续教育家精神的弘扬与践行,为教师专业成长提供更强大的精神动力,让他们为教育事业贡献更多力量。
记者:学校如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做好创新人才培养及特色品牌提升?
李维兵:学校开齐开足开好国家基础课程,着力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构建“分层+多元”校本课程,采用“学业辅导+兴趣拓展+特长提升”三级课程模式,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需求。基础层:原班教学辅导学业,巩固学科基础;兴趣层:分年段走班学习编程、艺术、体育、科技等40余门拓展课程;特长层:通过专业考核选拔进入各类社团精修,强化专项能力。
教学模式实践:采用“集体原班教学”“AB小班分班教学”“跨年级走班教学”三种形式,兼顾教学效率与个性化需求。深化打造特色品牌。传统文化和科技创新方面:包含书法、绘画、舞蹈、阅读等。开展凤翔艺术科技周系列活动,承办中科院老科学家进校园科普公益活动、团中央阅读+系列活动等,荣获四川省科技教育优秀实验学校、全国中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传承学校、四川省阳光阅读先进学校等荣誉称号。
推进“艺体2+2”行动。学校开展阳光大课间、行健体育节、班级球类联赛等活动,提升学生身体素质,学校多次代表泸州市参加省级体育竞赛并获奖;举办红领巾大舞台·有才你就来、“成蹊”艺术节、新年音乐会等活动。经过小学6年培养,城西附小的每位学生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具备艺术和体育方面2项以上特长,学校也因此荣获全国青少年校园篮球特色学校、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四川省艺术教育特色学校等称号。
记者:学校如何加强“教联体”建设,构建家校社协同育人生态环境,共画学生成长同心圆?
李维兵:“教联体”是以中小学生健康快乐成长为目标,以学校为核心,以区域为主体,以资源为纽带,实现家校社有效协同的工作方式。学校做好资源整合,联合西南医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等,构建大中小学思政一体化平台;联合驻泸部队、泸州市公安交警支队、四川警察学院等织牢学生安全防护网;联合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泸州市青少年活动中心等打造学生心理健康中心;联动本地博物馆、科技馆、企业等组建研学旅行、校外实践基地。
此外,学校还丰富活动内容,开展家长学院家教指导、家长进课堂、亲子运动会、家庭才艺秀等活动,增进家校互动。同时,举办小学“四礼”阶梯成长系列活动(入队礼、开笔礼、十岁礼、毕业礼)、家校体育联赛、家校劳动竞赛等,丰富学生成长体验,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
记者:学校作为一所高品质学校,如何更好地领航区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李维兵:学校办学10年来,获得全国、全省各级各类表彰近20项。学校有全国优秀教师、全国中小学领航名校长、全国优秀少先队辅导员等国家级荣誉获得者4人,有四川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四川省特级教师、四川省教书育人名师、四川省“四有”好教师、四川省中小学教学名师、四川省中小学骨干教师等省级荣誉获得者近10人,有市区级优秀教师25人,正高级教师1人、副高级教师20余人。教师20余人次在全国、省级以上赛课中获奖,学生在省级以上各类竞赛中也成绩斐然。
作为高品质学校,学校肩负着领航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重任。一方面推进学区化治理。学校作为江阳区第七学区共同体领航学校,将进一步做好顶层设计,系统思考,实现资源共享、美美与共、各美其美。管理互动方面,优化学区内管理队伍,向学区内学校选送优秀教师,提升教育管理水平。课程齐动方面,统筹学区优质课程资源,让学生在家门口享受到丰富的课程资源。教学联动方面,协调学区学校教研活动,创新教学联动方式,提高教学联动成效。交流带动方面,领航学校选送优秀教师驻校教学,成员学校选派骨干教师互相交流学习,促进学区学校教师共同提升。另一方面搭建资源共享平台。学校将借助较好的办学条件和优秀的师资团队,更好地承办各级各类高端公益活动,义务搭建区域师生资源共享平台,助力更多学生享受优质教育,实现教育公平与质量双提升,为区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