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平 王贵宏 本报记者 曾臻
眼下,泸县春耕备耕工作正紧锣密鼓地展开。在繁忙的春耕画卷里,各种新技术、新装备在园区的田间地头大显身手。
千亩沃土焕新颜,泸县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正跑出“加速度”。
4月15日,在泸县方洞镇雨锋村的农田里,伴随着机械的轰鸣声,数台挖掘机正挥舞铁臂,将原本零散的小田块整合成规整的大田,高低不平的地块逐渐变得平坦开阔,一条条宽阔的田埂勾勒出标准化农田的雏形。这是泸县优质粮油标准化示范基地建设现场。通过“小改大、弯改直”的田型调整,这里将打造连片集约100余亩的高标准粮油生产基地,为机械化耕作、规模化种植打下坚实基础。
据悉,该基地建设属于泸县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中央财政奖补资金重点项目,总投资1087万元,其中中央财政资金支持1000万元。项目分为“天府菜油”标准化示范基地项目和中稻再生稻“吨粮田”示范片项目两大板块。“天府菜油”标准化示范基地项目重点推进土地整理与设施提升,实现田网、路网、管网“三网配套”;中稻再生稻“吨粮田”示范片项目重点聚焦水田调整和水网完善,确保“旱能灌、涝能排”。
高标准粮油生产基地、智能化大棚、智慧农场、现代化仓储……近年来,泸县先后建成一批智能化农业园区和粮油基地,加速了农业现代化进程。
当前,泸县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已建成能排能灌、高质高效的宜机化基地10万余亩;建成无人智慧农场、全流程追溯平台,为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打造了“百亩攻关片、千亩示范区、千亩展示区”以及“吨粮田”高产示范片等粮油基地,通过不同场景、不同层级的试验示范,广泛推广辅助直行、卫星平地机、自动驾驶等一系列智能农机装备。
“会种地”升级为“慧种地”
无人机巡航是现代农业科技的手段之一,如今在泸县,多种智慧农业技术正悄然改变着传统的农田管理模式,让“会种地”升级为“慧种地”。
除了无人机技术的运用外,泸县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陈田核心区还安装了四情监测系统(即气象监测仪、土壤监测仪、虫情测报灯、摄像头),对气象、墒情、虫情、苗情进行及时监测和汇总,做到提前计划、科学预防、精准治理。
“通过搭建智慧农业云平台,泸县融合5G通信技术、物联网技术、互联网技术,将无人农机、智能灌溉系统、水肥一体化系统等现代农业科技手段集成应用,管理者只需通过电脑或者手机端操作,即可进行农业生产管理,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泸县现代农业园区管委会开放合作股副股长曾圆圆介绍道。
“云端”管理,“掌上”种地,新技术在泸县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落地生根,在田间地头彰显最美“科技范儿”。
追“新”逐“绿”废料变金
除了科技赋能新质生产力,泸县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还在改良土壤方面发力,打造绿色园区。目前,园区与泸县现代农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合作,投资340万元,打造多元有机肥系列产品研发中心,筛选高效腐熟剂,开展以油粕、酒糟、秸秆等农业废弃物为原料的专用肥产品研发及微生物菌剂系列产品研发,推广应用专用有机肥示范基地1000亩。
“我们将通过秸秆还田、有机质补充等技术,改良土壤结构,推动绿色种植。有机肥的施用将助力油菜、水稻产量与品质双提升,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共赢。”泸县现代农业园区服务中心主任段婧表示。如今,通过四川中农润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生产平台,园区实现利用农业废弃物发酵有机肥,既处理了废弃物,美化了环境,又节省了成本,让废料变宝,让沃土生金,改善农田生态环境,助力绿色园区蝶变升级。
当前,泸县正以科技赋能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以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含新量”提升绿色可持续发展的“含金量”,以农业新质生产力护航“天府粮仓”更丰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