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1-0009 中共泸州市委机关报泸州日报社出版






2025年04月17日

泸州乡村“铿锵玫瑰”踢出全省冠军

“贡嘎杯”首支农村学校冠军足球队的逆袭之路

□ 本报记者 刘墨

4月12日,四川省第五届“贡嘎杯”青少年校园足球联赛(小学女子组)冠亚军总决赛第二回合在合江中学结束。合江县九支镇中心校以总比分4:1夺冠,成为“贡嘎杯”首支农村学校冠军队伍,刷新“贡嘎杯”泸州市参赛最高纪录。这场比赛创造了泸州的历史,也创造了一场属于农村小学足球队的奇迹。

A

从零开始的足球之路

九支镇位于泸州市合江县西南边缘,九支镇中心小学校坐落于此。学校目前有学生2100余人,尽管在办学条件、师资力量、硬件设施等方面都和城区学校存在较大差距,但教师们仍然希望在学习之外,为孩子们提供多元的成长环境。“我们尝试用足球激发学生的活力,学生们踢球的热情高涨。”九支中心校党支部书记、校长王雄飞说。

足球,就这样走进了大山学子的生活。体育课上、课间活动、午休时间、放学之后,九支中心校的操场上,踢球的少年越来越多。2015年,九支中心校被教育部评为“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足球正式走进课堂、走向普及和专业化。

在九支中心校每个班的课表上,每周都有一节足球课,提供了专门的足球读本,让学生在训练的同时从理论上系统认识足球。学校还为爱好足球和希望发展足球特长的学生成立了社团和校队。“在相关部门的支持下,学校修建了7人制足球场,购买了专业的训练用具。足球课从一年级开始,进入学生的‘日常课程’。”王雄飞说。

如今,九支中心校有4名足球教练。其中,C级、D级教练员各1名,E级教练员2名,构建起梯队型、专业化的足球师资队伍。

B

师生齐心“踢”出一片天

2016年4月,在大学学习体育教育专业并选修足球专项的雍旭东回到家乡,成为九支中心校的代课教师,并在进入学校不久组建起女子足球队。通过一早一晚和周末节假日的加训,才组建半年的九支中心校女子足球队在2016年秋季一举夺得泸州市第七届运动会小学女子丙组冠军。2017年,合江县教育体育局特批,以特招的方式引进雍旭东成为九支中心校的一名正式教师。

足球训练艰苦,雍旭东记不清孩子们摔了多少次、受了多少伤。“孩子们被足球迷住了,不怕苦不怕累,即使带伤仍不愿离开赛场。”雍旭东说,本来还有家长担心孩子们过于迷恋足球而影响学业,在看到孩子们越来越勤奋、精进后,家长们打消了疑虑。

校足球队队长董宗怡的父母看着女儿训练、比赛,日渐成熟、自信。董宗怡爸爸说:“这次看着女儿忍着骨裂的疼痛带伤上场,用出色的传球为队友创造进攻机会,那一刻我无比骄傲,我们看到了女儿的成长。她也感受到了责任,有了奋进的目标。”

“我们周末踢,寒暑假也踢。老师常常鼓励我们把球踢出九支,踢到更大的赛场去。”足球队员徐湘长相清秀文静,可一旦将足球踩在脚下,眼神就变得锐利而坚定。

在不久前结束的四川省第五届“贡嘎杯”青少年校园足球联赛(小学女子组)冠亚军总决赛上,学校足球队队员张成珂凭借出色表现被评为本轮比赛最有价值球员。“读好书、踢好球”是张成珂对自己的要求。在班里,张成珂是小组长,学习成绩中上;在校队,张成珂踢前锋,是球队的最佳射手。面对“你有时间玩吗”的疑问,张成珂的回答很肯定。为了更好地踢球,张成珂会提高做作业的效率,把钻研踢球的劲头、不怕困难的意志迁移到学习上,在“踢好球”的同时“读好书”。

“踢球与文化学习并不矛盾。”九支中心校教科室主任董垚说,踢球之前要先学会做人,对于校队的学生,足球教师首先抓的是行为习惯和思想品质的养成。当不能承受训练强度和伤痛时,有人可能想放弃;当赢得比赛时,队员有可能会“飘”起来;当输了球,大家可能会相互埋怨……每当这时候,足球教练、班主任、家长都会关注学生的思想和学习情况,共同托举,让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2018年6月,雍旭东带领的第一届女足12名队员毕业后,全部被泸州市一所优质中学招录。2024年6月,从九支中心校毕业的程正澜排在河南大学足球单招的第一名。2023年3月,从九支中心校毕业的四川省女子足球队队员卢亚楠接到了进入中国足协U-15女子足球精英训练营的通知,是四川入选训练营的两名选手之一。

“小小‘足球梦’带给他们快乐,让他们更加坚韧顽强、开朗自信,有了更多走出大山的机会。”王雄飞说,“不论将来从事什么职业,我希望他们永远记住足球带来的美好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