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母宗雨 赵宇)日前,一场无人机运竹的实践活动在纳溪区合面镇开展。一台大型多旋翼无人机携带绳索腾空而起,驶向山林深处的竹子堆放点。人机配合流畅有序,短短几分钟,便将山坡间的竹子逐一运送至山脚。
“以前深山竹材要靠人工肩扛,效率低、时间长。”泸州市禾满仓农机专业合作社飞手黄浩东说,现在有了无人机运输,既减轻了工人的劳动负担,又增加了他们的收入。
泸州市禾满仓农机专业合作社使用的农业无人机,悬吊着竹子在山林间灵活穿梭,从起飞到降落,2分钟就能实现一次300米范围内的“点对点”往返运输。无人机采用两块电池现场充电轮换使用,一块电池能飞5次左右,一个小时能飞行25架次以上,一天能外运竹子12吨左右,是人工运送的五倍以上。黄浩东介绍,无人机能空中作业,大大提升了工作效率,降低了人工成本,不仅提供了便利,还多方面增加了收益。
从去年开始,合面镇结合竹资源优势,深度挖掘和探索无人机低空经济产业链及应用场景,加快低空经济创新应用。合面镇副镇长罗吉银表示,接下来,将分析数据、总结经验,逐步在全镇推广该作业模式。同时,深化如无人机吊运、喂养等应用场景,深挖低空经济潜力,打造更多发展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