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简放鹏
今年,我市将农业重点工作——粮食生产、高标准农田建设、农机化发展、绿色防控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来抓,采取抓责任落实、抓资金保障、抓工作调度等措施,以确保取得实效。
在抓责任落实上,我市将落实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党政同责,结合实际细化举措,推动各项工作落地见效。与此相应,市农业农村部门统筹做好农业生产,加强与气象部门沟通配合,做好特殊气候条件下的技术指导服务。
在抓资金保障上,我市将统筹指导做好农业资金的投入保障,落实强农惠农政策,完善农民种粮收益保障机制,调动农户生产积极性;加大涉农项目资金调度和整合力度,支持粮油重大品种、重大技术集成推广和绿色高质高效创建,支持重点加工龙头企业进行产品开发、品牌打造和市场营销,提升资金使用效益。
在抓工作调度上,我市将完善考核机制,加强工作调度和调研,通过推进工作和解决困难问题,确保粮油生产有序推进;对在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粮油作物扩面挖潜、农业防灾减灾促增产、产业集群发展等工作中成绩显著的区县,将在乡村振兴、粮食安全等考核中适当予以加分鼓励,持续营造重视粮食生产、抓好粮食生产的浓厚氛围。
农业装备对保障粮食安全、推进农业现代化至关重要。去年,全市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为58.45%,今年我市将狠抓农机装备研发应用,提高全市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
今年,我市在抓适宜农机研发应用上,立足丘陵山区实际,配合科研院所、农机研发机构,研发推广小型化、轻量化、特色化农机;落实优机优补政策,实施农机购置补贴,鼓励引进精量播种机、植保无人机等高性能智能化农机;完善区县、乡镇、村、组四级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助力小农户种好地,实现降本增效。
在抓宜机作业基础设施建设上,我市将加快实施良种、良法、良制、良田、良机“五良”融合宜机化改造,实现田块“小变大、短变长、陡变缓、弯变直,互联互通”,以改善农机通行和作业条件,提高机械通达率和耕种效率;鼓励支持新型经营主体开展粮食烘干、仓储加工、机械化育秧、机具库棚等基础设施建设。
当前,春耕生产正陆续展开,我市各级农业农村部门将组织农机技术人员到田间地头,指导抓好农机作业、提水保灌、机具检修、农机安全监管等工作,确保各类农机优质、高效、安全使用。
在狠抓病虫灾害防控上,做好农作物重大病虫害监测防控,对保障粮食安全意义重大。为此,我市按照“防灾就是增产、减损就是增收”的方针,通过抓监测、抓防控、抓阻截,以实现“虫口夺粮”目标。
在抓监测上,做好监测设备、资金和队伍保障,以主要粮经作物为重点,实现病虫监测预警全覆盖。在抓防控上,我市是稻飞虱的早发、常发、重发区,玉米高粱病害逐年加重,威胁到粮食作物生产安全。今年,四川省已将薯类纳入粮食增产重要作物,我市将开展科学防控。在抓阻截上,重点是阻截柑橘黄龙病传入,做好柑橘木虱的监测和统防统治,加强芸香科苗木和花卉的检疫监管,以延长“有虫无病”的防控窗口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