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郭松平 本报记者 曾臻
“真没想到专利还能换来真金白银,感谢泸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对企业的大力帮助,让我们顺利融资,还得到市级贴息补助。”4月10日,四川省新康意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余霞对泸县的专利质押融资业务办理赞不绝口。
四川省新康意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于2012年在泸县经济开发区成立,主要研发、生产高分子复合材料、功能膜材料、光学膜、预涂膜等产品。经过多年耕耘,公司产品远销中东、欧美、东南亚地区。然而,随着市场需求的不断攀升,该公司亟须扩大产能,资金短缺却成了企业发展的“拦路虎”。
今年,泸县市场监管局工作人员在了解四川省新康意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的困境后,主动上门服务,详细介绍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贴息政策及质押贷款办理流程,积极牵线搭桥对接泸州银行。不到一个月,便成功帮助企业办理了知识产权质押贷款。通过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方式,四川省新康意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顺利获得3000万元融资,每年还能享受最高10万元的专利质押贴息补助。“产能提升后,公司一季度接到了3000多万元订单,预计全年总产值可达2亿元左右。”余霞说。
四川省新康意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成功拓宽融资渠道,这是泸县优化营商环境、助力企业发展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泸县针对科技型中小企业“轻资产、融资难”问题,构建“政银企”协同机制,以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为抓手,着力解决信息对接不畅、政策落实不到位、办理流程冗长等问题。
为了鼓励企业开展专利质押融资,泸县组织相关工作人员到各园区,详细了解企业融资需求,摸准企业知识产权拥有情况、融资意向及合作银行等关键信息;通过线上官方网站、社交媒体平台发布政策宣传信息,线下举办座谈会、设立咨询点、实地走访企业等方式,面对面为企业答疑,将政策信息及时精准传达到企业。通过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举措,泸县有效提升了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政策的普及度与惠益面,增强了企业的融资信心。同时,泸县迅速落实政策,让企业及时享受政策红利;充分利用“政企银”机制,加强与金融机构的联系对接,鼓励金融机构在满足质押登记备案条件的基础上,压缩内部质押流程、减少质押资料、提高质押办理效率,将有融资需求的企业信息推送给银行,提高专利权质押融资银企对接的精准性和有效性。
此外,泸县市场监管局设立了知识产权质押工作台账,实时掌握相关数据,为全年政策兑现提供依据。同时,鼓励金融机构拓展金融产品,提供多种类型的知识产权融资模式,充分挖掘知识产权价值;优化服务流程,制定操作范本,确保企业顺利获得备案登记和贷款支持。
截至目前,泸县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累计突破3.2亿元,惠及生物医药、高端装备等领域的10家科技型企业,涉及质押知识产权12件,释放出“知产”变“资产”的强劲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