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1-0009 中共泸州市委机关报泸州日报社出版






2025年04月10日

涉外法律“大礼包”助力川企“出海”

□ 本报记者 许亚琴

4月9日,商务涉外法律服务全川行活动在泸州启动,川南片区站作为首发站拉开序幕。活动现场,参会企业均获赠《四川省涉外法律服务手册》。这本64页的手册内容丰富,涵盖涉外法律服务的产品清单、主要国别及行业、领军人才优势服务领域,以及相关机构与组织简介,让企业能系统、迅速地了解涉外律师能为其做些什么,堪称企业涉外业务的“法律百科”。

当日,川南片区近百家外贸企业参加活动。宜宾天原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产品钛白粉出口至全球40多个国家和地区,但近两年接连屡遭多起反倾销调查。该公司物产公司副总经理陈雪翻阅《四川省涉外法律服务手册》后,认为该手册非常实用,详细介绍了省内众多律所及专业律师团队信息,方便企业根据自身需求,快速找到合适的法律服务机构,获取专业法律服务。“有助于公司在拓展国际市场、签订国际贸易合同等过程中,确保业务活动符合当地法律法规,降低潜在法律风险。”陈雪说。

当前,随着全球经济深度融合与“一带一路”建设推进,企业“走出去”的步伐不断加快,涉外法律风险防范需求激增。

启动仪式后,来自中国纺织品进口商会、中国轻工工艺品进出口商会、北京大成(成都)律师事务所的法律专家,结合川南片区纺织品和轻化工产品进出口企业需求,围绕涉外重点法律实务进行了主题演讲。在随后的法企现场对接会上,近百家外贸企业与省内涉外法律服务领军人才面对面交流沟通,实现企业学习涉外法律知识、提升防范法律风险能力的精准赋能。

此次活动由省市商务、司法行政部门及省律师协会、省贸易摩擦工作站共同开展。除现场交流外,还上门为四川新康意众申新材料有限公司等企业开展“法治体检”,针对应对贸易摩擦、境外投资合规等高风险环节“一企一策”答疑。

本次活动搭建起“政企法”协同平台,通过提供政策解读、案例剖析、风险预警等多元化服务,助力企业提升合规经营能力,为企业“出海”拓展国际市场保驾护航。

随着对外开放的纵深推进,国际经贸往来和跨境投资不断增加,法律服务在助力外贸企业高质量发展中的需求越来越多。

2024年,我市外贸进出口总额达260.1亿元,同比增长17.8%,总量、增速均居全省第4位。当日,我市有30多家外贸企业代表参加了活动。四川新康意众申新材料有限公司作为一家年轻的外贸企业,在发展中也面临贸易壁垒等多重挑战。2024年10月1日起,印度尼西亚对该企业生产的BOPP聚丙烯薄膜征收29.95%的反倾销税,导致企业出口量减少近4成。

“活动对企业来说是一场‘及时雨’,为我们指明了方向。”四川新康意众申新材料有限公司关务经理左登旭说,这次活动为企业提供了涉外法律支持,特别是现场的法律对接服务以及到企业现场进行“法治体检”,为企业精准把脉,有效提升了合规应对水平。

据了解,按照活动安排,今年还将分别在成都平原经济区、川东北经济区、攀西经济区和川西北生态示范区开展活动,依托全省应对贸易摩擦工作站和涉外法律服务团,建立“监测预警—快速响应—法律服务”联动机制,为我省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提供全链条法治护航,助力四川企业在国际市场行稳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