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1-0009 中共泸州市委机关报泸州日报社出版






2025年04月10日

以“花经济”为笔 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

□ 本报评论员 李荣泰

每到春天,泸州各地的花卉竞相绽放,泸县喻寺镇谭坝新村的彩色油菜花、古蔺县白沙场镇的万亩油菜花田、江阳区通滩镇的桃花溪、纳溪区上马镇的桃花源以及叙永县叙永镇东外社区的樱桃花园,都成为游客赏花踏青的好去处,“花经济”随之升温。然而,仅仅依靠鲜花绽放,并不能为乡村振兴增添持久的色彩。如何让“花经济”真正绽放价值,还需从合理布局、文化破圈和农旅融合三个方面入手,以创新思维破解发展密码。

合理布局是“花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目前,泸州各区县多以油菜、桃树、樱桃树等花卉种植带动“花经济”,但这种模式存在明显的季节局限性,导致一些农家乐等旅游项目仅在春季火爆,其他季节则门可罗雀。因此,应将种植园与观光园合理搭配,种植园按季节“开花”,观光园则利用科技手段实现“四季开花”,同时将观光园的鲜花供应给泸州及周边城市的花店,拓展销售渠道,打破季节限制,让“花经济”全年充满活力。

文化破圈是“花经济”发展的灵魂所在。花卉不仅具有观赏价值,还承载着丰富的文化与情感属性。一家人郊游赏花,既能放松心情,又能增进情感交流。在“花经济”的品牌塑造上,应与文化紧密结合。例如,在油菜田里种植小麦形成特色字样,举办火锅节、音乐节等,都是有益的尝试,但这些方式略显单一,甚至有“强行搭车”之嫌。可以进一步创新,如在油菜田边建榨油坊,让游客体验农耕文化,甚至将其打造成研学基地;将梨花诗会升级为云贵川渝邀请赛,提升文化影响力,让“花经济”更具文化底蕴和吸引力。

农旅融合是“花经济”发展的关键。目前,泸州的“花经济”多停留在观赏层面,游客看完花便离开,未能充分带动当地经济发展。要让“花经济”成为乡村振兴的“颜值担当”,必须实现真正的农旅融合。一方面,利用科技赋能农业,提高产能的同时,让农业观光与时代接轨,如将大型机械收割场景打造成观光项目;另一方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道路、停车场等条件,提升游客体验感。此外,还要充分发挥想象力,利用直播、短视频等方式,接入小红书、抖音等平台,宣传品牌,倡导新的休闲方式,吸引更多游客。

“花经济”不仅是乡村振兴的“颜值担当”,更是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引擎。通过合理布局、文化破圈和农旅融合,可有效提升“花经济”的附加值,带动农村产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动力。让我们以花为媒,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以花为笔,绘就乡村振兴的新篇章,让“花经济”在泸州大地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