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韩沁)日前,笔者走进纳溪区天仙镇天星村二组,热火朝天的植树景象映入眼帘。无人机化身“搬运工”,悬挂竹苗在山林间灵活穿梭。村民梁祖友和邻居们一起挥锹铲土、扶竹种苗、提水浇灌,齐心协力在低产林种下新竹苗。“新竹苗栽下去以后,过几年就可以砍伐卖钱了。”梁祖友说。
以前,梁祖友曾为家里的低产林发愁。近年来竹子产量越来越低,他想自己改造,又担心成本太高。“现在,从开垦林地到栽种新苗,政府不仅全包了,还请我去务工挣钱。”梁祖友边忙碌边感慨,区林业和竹业局牵头实施的低产林改造项目,让他看到了希望。
在天仙镇天星村,像梁祖友这样的村民不在少数。低产林改造项目不仅为他们提供了就业机会,还让他们实实在在享受到了绿色发展带来的红利。
天仙镇林业站站长史胜彬介绍,本次改造的低产林主要为乔木林地和竹林地。乔木林地因多代连作,生长严重退化;竹林地多为杂竹,砍伐成本过高,导致老竹林大量残留,产量很低。为此,天仙镇采取皆伐更新、更换品种造林的方式,为低产林注入新活力,也为村民带来了新的增收希望。新苗栽种完成后,将全部交给村民管理。后续,林业部门还会提供技术支持。待新苗长成,无论是采挖竹笋还是出售竹子,决定权都掌握在村民手中,所有收益也将全部归村民所有。
据悉,天星村新竹苗栽种,是天仙镇生态建设和绿色发展的一次积极探索,这一模式后续将在纳溪区范围内复制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