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1-0009 中共泸州市委机关报泸州日报社出版






2025年04月08日

破解失能老人养老难题

江阳区养老机构开启“公建国营”新模式

江阳区失能照护中心康复区器械丰富。 张红 摄

本报讯(张红 记者 张婷)“昨晚睡得好吗?”“今天早餐有您爱吃的鸡蛋羹。”4月7日一早,江阳区失能照护中心护理人员开启了一天的查房工作,详细记录每一位老人的身体情况。作为江阳区创新打造的“公建国营”养老机构,江阳区失能照护中心自去年10月投入运营以来,已累计为160余位老人提供了专业照护服务。

江阳区失能照护中心位于分水岭镇靖安路,是江阳区江南片区养老次中心、全区特困失能老人集中供养机构,共设置护理型养老床位300张。其中,130张床位的特困供养区由政府兜底保障,为特困老人免费提供全方位服务;170张床位的普惠养老区面向社会开放,重点开展失能失智专业化照护;底层开放式复合区则通过共享活动空间,让周边老人体验新型养老模式,既保证了公益属性,又提升了养老服务的专业水平。

在失智照护专区,墙上贴着怀旧照片,桌上摆放着各种认知训练器具。江阳区失能照护中心院长魏言介绍,中心不仅为老人提供营养餐食,还安排了记忆训练、音乐疗法、园艺活动、书画创作等多元化康复项目,致力于打造安全、专业、精细的失智照护标杆。“这里环境舒适、设施完善、服务周到,老人入住后精神状态明显好转。”99岁老人余正秀的家属刘佳告诉记者,中心专业的护理服务让家人十分安心。

江阳区常住人口76.4万人,其中60周岁以上老年人达16.3万人,占比21.3%。面对日益严峻的老龄化趋势,江阳区创新采用“公建国营”模式,由政府建设基础设施,国有独资企业泸州医养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负责专业化运营,实现资源整合和服务升级。目前,该中心配备了35名专业护理人员,包括主管护师、养老护理技师、社会工作师、健康管理师、公共营养师等,为老人提供“医养结合”的精细化、多样化服务。

江阳区民政局副局长罗小平表示,养老机构既要做到兜底保障,又要实现品质提升。这种创新模式有效破解了公办机构专业不足、民办机构收费过高的难题。近年来,江阳区聚焦群众养老服务需求,深入实施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大力推进城乡基本养老服务均衡发展,全面深化“1+7+N”基本养老服务格局,先后建成江南片、江北片两大养老服务次中心,全区基本养老服务体系日趋完善,“老有所依、老有所养”正成为幸福江阳最鲜明、最温暖的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