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1-0009 中共泸州市委机关报泸州日报社出版






2025年04月08日

3项区域标准推进 川南早虾产业抱团发展

本报讯(记者 简放鹏)4月3日,记者从市农业农村局获悉,宜宾、自贡、内江、泸州川南四市标准化发展联盟在泸县举行“川南早虾第一部分:稻田养殖技术规范”等3项区域标准编制工作推进会。来自川南四市农业农村局、市场监管局、农科院等单位的近20位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围绕稻虾产业标准化建设展开研讨,推动川南早虾产业高质量发展。

会议讨论了《关于川南早虾的3项区域性地方标准草案》。与会专家围绕小龙虾种养环境、水质调控等关键技术展开研讨,特别是针对早虾苗种繁育效率提升、运输损耗控制等产业痛点,展开了攻关论证。

经过长期的技术集成及提炼创新,宜宾市农业科学院牵头形成了稻虾综合种养技术体系——四川早虾稻田养殖技术,先后被列为2024年、2025年四川省农业主推技术。目前,早虾养殖在川南区域推广面积已达50万亩,早虾亩产可达200斤,亩均助农增收达5000元。

市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孙小伟介绍,通过制定川南早虾系列区域地方标准,川南四市早虾产业形成抱团发展之势,有利于开展标准协同创新,推动产业壮大。为了扩大川南早虾产业优势,发挥标准引领作用,2024年,川南四市相关方达成一致,该3项标准成功立项。

“这3项标准将对早虾养殖、苗种等技术进行细化,统一养殖参数和操作流程,为农户提供明确的标准化技术指导。”宜宾市农业科学院畜牧水产研究所所长周力表示,根据实地调研情况和专家讨论意见,标准编制工作组将优化完善相关技术规范,尽快形成初稿并报送有关部门,以推动川南早虾产业高效扩张、提质增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