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1-0009 中共泸州市委机关报泸州日报社出版






2025年04月01日

酒文旅融合,泸州如何用“酒量”酝“流量”?

编者按: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论述,深入实施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市社科联、市融媒体中心携手推出“人文社科·学术探索”专栏,推动社科成果转化运用、赋能大局发展。我们选取了部分与泸州实践紧密结合的社科研究成果,以飨读者,敬请垂注。

据文化和旅游部统计,前往白酒产区体验酒文旅项目,是当下不少游客的重要选择。作为中国唯一的酒城,泸州该如何推动酒文旅创新融合发展,稳稳接住这波流量?

丰富酒文旅深度融合产品供给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文旅融合发展,强调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动文化与旅游在更广范围、更深层次、更高水平上实现融合。酒文旅作为文旅融合的重要领域,需依托酒文化资源禀赋,结合地方特色创新产品供给,形成消费新场景新业态。结合“酒城”特色,首先应加快推进酒文旅融合项目建设,如中国白酒博物馆、酒城长江生态旅游带、龙马酒庄、学士山长江诗酒文化公园等,打造酒文旅融合消费新地标。其次是打造多元酒文旅融合经典旅游线路,结合泸州资源本底和游客多样化需求,设计贯穿泸州市酒文化核心景点的旅游线路。如开发酒庄休闲度假产品,在酒庄周边建设度假别墅、民宿等,配套温泉、SPA等休闲设施,同时融入酒文化主题活动,如酒疗养生课程、酒庄音乐会等,为游客提供多元化的休闲度假选择。

推进酒文旅多产业深度融合创新

酒文旅深度融合正以“文化为核、体验为翼、产业为基”,构建多业态共生互荣的生态体系,成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在这方面,可以深化酒+农业、酒+美食、酒+文创、酒+康养、酒+科技的融合创新。比如:发展以白酒酿造原料为主题的农业观光体验旅游,充分发挥白酒酿造原料种植基地作用,对外开放参观,让游客了解白酒原料的生长环境和种植过程;组织游客参与原料的采摘、晾晒等农业体验活动,体验农耕文化的乐趣,同时增加对白酒酿造的认识,促进酒业与农业的深度融合。研发具有酒文化元素的创新菜品、打造沉浸式美酒美食用餐环境。鼓励酒类企业与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文创企业、知名艺术家深度合作,共同探索以酒为主题的文创产品新边界。探索将中医养生理念融入酒类产品开发和旅游产品设计。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打造沉浸式酒文旅体验项目。

建设酒文旅深度融合人才队伍

人才是第一资源,是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重要保障,酒文旅创新融合发展离不开高素质人才支撑。这方面,市内相关高等院校和职业院校可以开设酒文旅融合相关课程和培训项目,建立专业教育体系。持续充分发挥中国白酒生态智能酿造产教融合示范园培训基地作用,开展酒文旅融合专题培训和跨文化交流培训。制定人才吸引政策和人才激励机制,引进国内外酒文旅融合发展所需的规划、设计、营销、管理等专业高端人才,对做出突出贡献的给予表彰和奖励,激发创新创造力。以酒文旅融合行业协会或专业组织为引领,汇聚业内人才,组织交流活动,共同推动酒文旅融合发展。

营造全民参与的白酒文化氛围

文化创新是民族复兴的核心动力,要着力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广泛动员全民参与,为人民群众提供多样化参与渠道。这方面,可以借助中国国际酒业博览会、国际诗酒文化大会、泸州老窖·国窖1573封藏大典、郎酒重阳下沙祭典仪式等会展和文化活动,创新白酒文化表达方式。加强酒文化宣传与教育,在文化课程中适当引入白酒文化内容,开展白酒文化主题课外活动、酒文化普及讲座和工作坊,举办白酒文化知识竞赛和工会活动等。打造公众参与度高的酒文旅融合活动,结合中国传统节日设计主题活动。鼓励企业通过酒厂开放日,让人们参观白酒酿造过程,了解传统酿造工艺和现代生产技术。举办以酒文化为主题的群众性演出,展现酒文化内涵,营造人人参与、人人支持的浓厚酒文化氛围。

(本文摘自2024年度泸州市社科应用研究提质工程白酒文化专项课题结项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