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郑云霞
进入12月,正值椪柑和甜橙成熟上市期,对于叙永县赤水镇孙家村水果种植大户吴文芳来说,又是丰收的季节。“现在是订单销售,果子还在树上就已经卖出去了,价格比以前翻了几倍。”吴文芳眼里满是喜悦。
几公里外,G76厦蓉高速公路赤水河互通附近的赤水河特色农产品交易中心,水果电商许评经营着多家快递物流网点,手机里有来自全国各地的订单。除了经营物流快递,许评还帮着村民销售水果。在水果上市高峰期,许评一天最多要向外发出四万余斤货物。现在,随着道路的拓宽,农产品出山更加通畅,许评家这两间50来平方米的店铺承载着全村人丰收的喜悦。
变化,是从2014年开始的。十年来,叙永县着力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农村公路,农村公路实现了由线成网、由窄变宽、由通向好的历史性改变,成为老百姓的致富路、幸福路。
一条山里修出的致富路
在距离叙永县城72公里的“水果之乡”——赤水镇,依托赤水河流域独特的干热河谷气候,全镇水果种植面积已从最初的7000余亩发展到10万亩,形成了“山上种李,山下种橙”的产业格局。
水果产业的发展得益于赤水路如毛细血管般延伸到各个果园,果农们因路致富。
与此同时,海拔1200米的麻城镇田林村天麻种植基地里也很热闹,每天都有村民在林间采挖天麻,供货至云南、贵州、湖北等地。叙永县世红天麻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陈世刚说:“如今,天麻运出村道15分钟就能上高速公路,太方便了。”
在和赤水镇南北相望的水尾镇,24万亩竹林四季盛产鲜笋,穿境而过的S438竹林风景线,能快速把苦笋、大竹笋、冬笋从林间送达餐桌……
从南到北,叙永县的农村因路而富、因路而兴、因路而美。
一条通往家门口的连心路
四好农村路,一头连着经济发展,一头连着民生改善。
这几年,为了解决万余名偏远山区农村孩子上学远、乘车难的问题,叙永县交通部门于2021年率先在赤水镇试点运行学生客运,并成功推广覆盖到全县23个乡镇77个村组,“点对点”开通运行上学专线,专门用于接送偏远山区学生上学、放学。有了“民心专线”,家长和学校都很放心。放心的背后,是用心的运营。“刷卡1.8元,来回两趟只要3.6元。”家住龙凤镇凤池村的村民万向群,每次到城里卖自家种的水果蔬菜都坐公交车。距离县城10公里的龙凤镇,自去年开通公交专线后,村民们进城务工、办事都很方便。
近年来,叙永县立足“三纵三横八辐射”交通路网建设,盘活县域交通运输资源,推进“城乡公交一体化”改革,打造服务均等、便民幸福的城乡生活圈,实现城乡客运全覆盖,2022年获评四川省第六批“四好农村路”示范县。
一条带来希望的幸福路
得益于“四好农村路”和“金通工程”建设,叙永县实现了乡村客运逐渐覆盖,将产业之路延伸到田间地头,打破了电商进村、快递入户、工业品下乡的交通制约,为乡村特色产业发展提供了基础保障。“截至2023年底,全县纳入统计农村公路总里程达3940公里,占全县公路总里程93.7%。”叙永县交通运输局局长伍安忠介绍。
路好走了,叙永县的竹产业也发展得更快了。
在向林镇棉竹村,一架农用无人机运载着一捆竹材,越过层层竹海,几分钟便降落在乡村路上。这是农用无人机飞防技术示范推广现场,当地竹农正尝试使用无人机运输竹木。而全长17公里的叙永县天池镇马蹄井至向林镇沈酒庄美丽乡村路项目建设现场,路基已从原来的4.5米拓宽至7.5米,路面采用沥青混凝土铺设,工人正在进行防护栏安装。项目建成后,将进一步促进当地旅游、酒业、竹产业等融合发展。
12月13日,“泸州之巅”罗汉林的第一场雪恰好遇上周末,为了观赏雪山与云海的美景,云贵川渝的游客纷至沓来。
在“四好农村路”的加持下,分水镇康养旅游产业蓬勃发展。通过“农业+文化”“田园+康养”“乡村+旅游”“山地+体育”等多种模式,围绕带动群众增收致富。罗汉林乡村振兴产业融合项目建立起了利益联结机制,并以村企共建模式,搭建了生态产业化发展平台,致力打造川黔渝经济区的“菜园子”“果园子”。
如今,罗汉林在探索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康养服务先行区之路上,有了更多发展的空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