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1-0009 中共泸州市委机关报泸州日报社出版






2024年10月22日

《泸州日报》助我文学梦梦想成真

□ 章科才

远在成都,欣闻《泸州日报》已创刊40周年,为其祝贺之时,不禁想起《泸州日报》助我文学梦梦想成真的往事。

1988年初,我在纳溪县(现纳溪区)供销社秘书科工作,每期《泸州报》(《泸州日报》前身)必看。大半年过去了,从《泸州报》对全市各行业的宣传中,我感到全县供销社为“三农”服务做了大量工作,却未在《泸州报》这一全市主流媒体上宣传。因此,通过《泸州报》宣传供销社工作,宣传供销社人,让社会各界认识供销社、支持供销社的想法油然而生。于是,我到基层供销社调研,收集资料,先后写了新闻稿件《纳溪茶叶收量显著上升》《纳溪建立区、乡庄稼医院》《纳溪供销社积极抓好老龄工作》等稿件投到《泸州报》。

我写的几篇稿件在《泸州报》刊登后,写作热情高涨,开始更积极地宣传供销社。

1988年11月初,我到白节供销社了解经营情况时,知晓时任乐道供销分社主任的孙忠秀为了帮助当地农民致富,无论是炎热的夏天,还是寒冷的冬日,坚持跑茶山、钻竹林,帮助茶农、竹农推销茶叶、竹片,既推动了当地农村经济发展,又提高了分社的经济效益。回到家,我根据孙忠秀的事迹,创作了散文诗《山路上,有一位妇女》。稿件向《泸州报》投寄后,怀揣忐忑不安的心情,对《泸州报》更加关注。每天办公室订阅的各种报纸一到,我首先挑出《泸州报》,翻到副刊,仔细看自己的作品是否发表。十多天过去了,仿佛泥牛入海,音讯全无。就在我感到大失所望时,又一期《泸州报》到了。没有了先前的热情,随意拿起报纸浏览,从一版浏览到四版副刊时,《山路上,有一位妇女》一下闯入眼帘,我盯着报纸仔细看,在确认是我的作品后,激动得连续看了三遍。

第一次在市级报纸发表文学作品,当时的心情好像中奖得了一台电视机般激动。自己的文学作品登上了《泸州报》,学生时代当作家的梦想又在胸中涌动,因此,读书、写作占据了大部分业余时间,用文学作品宣传家乡的人和事,用文学作品抒发心中难以忘怀的亲情。在《泸州报》编辑老师的指导鼓励下,我的《在异乡的土地上》《香飘异土老窖情》《怀念母亲》等散文、散文诗,先后在《泸州报》发表。

在《泸州报》发表了几篇散文、散文诗后,我被推荐成为市作家协会的一名会员。

加入市作家协会不久,组织的信任,肩上的担子重了,工作压力增大,写作的时间相应减少。一天,看到改版后的《泸州日报》上,刊登了我描写故乡农村乡亲致富的散文《故乡的码头》,让我精神为之一振,感觉这是《泸州日报》给予我写作的支持和鼓励,从而坚定了工作再忙都要抽时间写作的决心。因此,我在尽心尽职做好工作的同时,常利用晚上和周末休息时间写作,在《泸州日报》陆续发表了《月夜听蛙鸣》《父亲,我永远怀念你》《岳父》等散文、散文诗。

坚持向《泸州日报》投稿,我的业余生活更加充实。而每次看到作品在《泸州日报》刊登,心情仍然像第一次那样激动。三十多年来,在《泸州日报》发表的文学作品仅有两万多字,但正是这两万多字作品,成为我持之以恒、坚持写作的动力,即使在疾病折磨的情况下,都在写作这条艰难的路上奋力前行,至今创作了一百多篇散文、小说,发表在省级以上报刊等平台,出版了中短篇小说集《海峡情深》、长篇小说《飘飞海峡的情结》。

光阴易逝、真情永恒。《泸州日报》助我实现了学生时代的写作梦想,这情,我会铭记于心,永远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