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1-0009 中共泸州市委机关报泸州日报社出版






2024年08月17日

高效办成一件事 江阳区便民服务驶入“快车道”

□ 张红 本报记者 曾臻

从准备多份材料、线下跑多个窗口,到只要一次触网,甚至一次触屏,通过电脑或者手机,只需简单操作,就可以同步完成多个部门的企业信息变更办理……企业和群众服务体验感提升的背后,是江阳区政务服务的一次又一次革新。

今年以来,江阳区把“高效办成一件事”作为政务服务提档升级、提质增效的重要抓手,从企业和群众的角度出发,聚焦“高效”和“办成”两个关键词,全面推动行政审批再加速,努力实现办事方式多元化、办事流程最优化、办事材料最简化、办事成本最小化,以“高效办成一件事”用心用情办好企业、群众的每件事,让便民服务驶入“快车道”,企业和群众满意度、获得感大幅提升。

2

1

联动,形成合力

“高效办成一件事”对于政务服务而言,既是一项改革措施,也是一项推动营商环境持续优化的重要抓手。进一步擦亮江阳区政务服务“金字招牌”,最大限度利企便民,江阳区全力激发经济社会发展内生动力。

“高效办成一件事”的基础是实现数据共享,关键在于部门间的高效协同。为此,江阳区从企业、群众需求出发,将企业从开办到注销,个人从出生到退休,工程项目从立项到验收等企业、群众高频多发,且体验度高又需要跨部门、跨窗口、跨区域办理的相关事项,以“高效办成一件事”为标准,将申请材料、申报方式、受理模式、审核程序、发证程序、发证方式等进行整合优化再造、精简、合并,重制申请表格、压减申报材料,压缩办理时限,最终形成“一家牵头、一次性告知、一套材料、一张表单、一窗办理、一次办结”的“一件事一次办”主题服务模式。

江阳区12个牵头部门梳理各类服务事项,实现相关服务主动推荐、精准匹配。同时,江阳区行政审批局聚合多个政府部门服务,将分散的服务内容系统打包,推动“高效办成一件事”落地见效,按照“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统一窗口出件”的要求,实现了多种诉求一站办理。

2

2

真心,办实办好

社会有诉求、支撑有平台、提升有空间,政务服务是衡量营商环境质量的重要维度,江阳区聚焦民有所盼、政有所为,以“真心”将“高效办成一件事”办实办好。

日前,江阳区华美路一段经营蛋糕店的市民张滔,在江阳区政务服务大厅工作人员的指引下,办理了《食品经营许可证》及《规范户外招牌设施设置》。“第一次办理这些手续,有些摸不着头脑,大厅工作人员主动加了微信并提供指导,两份手续很顺利就办好了。”张滔感叹太方便了。

作为江阳区办理开办运输企业“一件事”的首家获益企业,泸州市兴江建筑垃圾处置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在领到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证时十分激动,不仅称赞没想到这么快就拿到了证,还特地送来了“热情贴心为企业 高效规范办实事”字样的锦旗。高效的背后,是企业在办理开办运输企业“一件事”中实现的9项材料免提交,54个要素免填写,审批时限由40个工作日压减至5个工作日,审批材料由原先的22项减少至3项,原来需跑3个部门到一步都不用跑,相关材料精简、跑动次数压减85%以上。

“我们的工作是为群众、为企业服务,群众评价政府工作,往往也是通过办事的感受来判断的。”江阳区行政审批局局长毕亚梅表示,“高效办成一件事”是改革所向、发展所需、民心所盼,用心服务才不会让企业和群众寒心。

2

3

创新,常态长效

从“能办”到“好办”,从“顺利办成”到“高效办成”,江阳区政务服务优化、行政效能提升的求索、创新从来没有停止过,不断呈现新创意、新亮点、新变革、新突破。

通过全面加强政务服务渠道建设、深化政务服务模式创新,江阳区全力推进线下办事“只进一门”、线上办事“一网通办”、企业和群众诉求“一线应答”,推进关联事项集成办、容缺事项承诺办、异地事项跨域办。

江阳区还提供帮办代办服务,为前来办事的企业群众提供咨询回复、一次性告知、线上线下全程指导;预约延时办服务,采取电话预约或现场预约的方式,“不打烊”延时办理,解决办事群众“上班办事难,下班办不了”的问题。

值得一提的是,江阳区“高效办成一件事”叠加了“最多跑一次”“一网通办”等服务,部分事项办理便捷度尤为明显。其中,社保综合窗口实施快办行动,对退休“一件事”、员工录用“一件事”、身后“一件事”,清事项、减材料、压时限,办件提速30%以上,精简材料20%以上,平均缩短办理时长30分钟;“网上办”“指尖办”“自助办”“暖心办”使用频率越来越高,川渝社保平台互通,实现了“单险种”向“全险种”延伸,跨省转移线上办结率达100%。

“接下来,江阳区还将持续推动‘高效办成一件事’,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激发社会活力、塑造发展动能,有力提升企业和群众办事满意度、获得感,促进高质量发展活力迸发、动能澎湃。”毕亚梅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