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1-0009 中共泸州市委机关报泸州日报社出版






2024年07月19日

福集镇:立足监督“小切口”做实民生“大文章”

□ 邓秋月 本报记者 张婷

今年以来,泸县福集镇纪委紧盯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聚焦重点民生领域,以“小切口”为突破口,把“有事找纪检”收集到的群众反映问题清单,作为纪检监察干部工作履职清单,精准施策、系统施治,以有力监督推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扎实推动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整治工作走深走实。

1

联动线索排查 整治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

“大田社区85岁的张某还未列入高龄补贴,鱼目村五保户去世后还在申报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就是数据比对排查时发现的线索。”日前,福集镇纪委副书记李泽远说。

自开展集中整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专项行动以来,福集镇始终把高质量排查问题线索作为突破口。该镇持续紧盯惠民资金、产业发展等资金补贴发放,综合运用“一卡通”、户籍系统等平台,用好12345政务服务热线、信访举报、监督一点通等数据资源,加强数据复核比对,以点扩面,紧盯民生领域小切口专项治理,通过联动协作、数据对比、跟进年度审计、走访接访等方式,多渠道拓展线索来源,逐一筛查、全面起底。目前,全镇发现涉及高龄补贴、公益性岗位、退役军人补贴、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宅改资金使用、社级财务管理、高标准农田整治等问题线索13条,移交县纪检监察室线索7条。

2

狠抓案件查办 把老百姓的实事办好

2019年11月至2022年8月,福集镇李子村村民李毅(化名)是村公益性岗位安置人员,负责健康步道周边卫生工作。从2020年12月开始,李毅在县城某工厂务工,工厂每月为其缴纳职工社保,已不属于就业困难人员。工厂实行两班倒,早出晚归让李某不能正常履行公益性岗位职责。但李子村经办人在2021年、2022年初调查核实不力,继续将李某纳入公益性岗位安置,也未按要求认真履行日常管理及每周检查工作。今年4月,李子村经办人田某因违反工作纪律被立案调查,追回公益性岗位补助款16800元。

福集镇纪委始终坚持办案引领,跟进问题线索,做到快查快办,精准追责问责。今年以来,福集镇纪委已立案6人,清退不符合岗位安置人员2人,清退资金4.32万元,督促纳入高龄补贴15人次,推动兑现资金4500元,推动政策精准直达、红利应享尽享,达到处理一人、震慑一片的作用。

“我觉得没把补贴、资金揣荷包就不是问题。在办案人员的帮助下,我意识到,公益性岗位是为安置就业困难群体而设立的,如果识别不精准,会挤占符合条件人员的名额,导致村民不认可,影响镇村公信力。”李子村劳保协理员田某表示,今后会严格按照政策文件规定,把政策落地落实,把老百姓的实事办好。

3

推动纾困解难 提升满意度和获得感

“找你们真是找对了,污水处理站升级改造的设施设备终于投用了,我们再也不担心化粪池污水会流到街上了。”近日,福集镇草坝中心村村民熊发明向镇纪委回访纪检干部说。

今年4月,福集镇纪检干部在草坝中心村走访时,收到村民关于污水处理站升级改造进度慢、设施设备迟迟不到位、影响中心村污水处理的诉求。收到诉求后,福集镇纪委紧盯业务部门抓落实、抓推动、抓落地,约谈施工方,推动施工方在半个月内完成了设施设备安装和调试,现已正式投用。这只是福集镇“有事找纪检 清风暖民心”工作中的一个缩影。

5月10日,在福集镇小冲子村六组的“院坝问廉”活动中,福集镇纪委收集到村民诉求,因隆黄铁路改道后封闭管理,影响周边村民通行,希望铁路项目建设方设下穿涵洞。福集镇纪委收到诉求后,迅速召集相关部门核查。经查,在隆黄铁路升级改造中,小冲子村六组和李子村200余户800余人到场镇的公路成了断头路,到场镇需绕行近8公里,影响了当地村民正常生产生活。福集镇纪委将该事项列入“有事找纪检”重点民生督办事项进行办理,召集镇自然资源所、村建中心、铁路征地专班组、小冲子村联村组、李子村联村组共商下穿涵洞可行性。福集镇主要领导带队,与铁路项目建设方协调,促使铁路项目建设方同意增设下穿涵洞。同时,福集镇纪委专班督导跟进方案优化,最终确定下穿涵洞设在小冲子村五组,方便周边村民出行。下穿涵洞预计7月25日前组织施工、12月底完工,村民现在充满期待。

民有所呼,纪有所应。今年以来,福集镇纪委利用面对面接访、线下3+N包联、“院坝问廉”、线上码上举报、联村走访等方式,广泛收集村民诉求,通过建立“清单制+责任制+督办制”闭环推动,集中攻坚解决一批烦心事、揪心事。目前,福集镇纪委已主动收集村民诉求85个、解决83个、列入规划2个,进一步提升了村民的满意度和获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