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卢响
“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回看历史,其实是展望未来的另一种方式。起源地文化是代表源头的文化,是这个地区的人们对人类文明所作出的独一无二的贡献。
在2024年泸州老窖·国窖1573封藏大典上,泸州老窖被“中国起源地中心”官方正式认定为“中国浓香型白酒起源地”。2024年6月26日,中国浓香型白酒起源地石碑落成。
浓香型白酒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天人合一、文化传承、创新发展是浓香文化的重要精神内核。
浓香,让中国白酒在世界蒸馏酒中独树一帜。
浓香在智慧的先辈手中发源,又在上下700年的光阴中,经24代人薪火相传。
望古而知今,遥望浓香发轫,所看到的,其实是东方酒文化的生命之路。
得天独厚,“大曲酒”启幕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也养一方文化。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张百平认为,“在中国文明起源与演进的过程中,地理的作用是巨大的。”气候因素、地形地貌等都在各个层面影响地区的自然资源。
在长江、沱江交汇处,面积1.2万余平方公里的泸州处于四川盆地南缘与云贵高原的过渡地带。泸州北部平坝连片,南部河流纵横,森林、矿产、水资源丰富。凤凰山的龙泉井水尤为清洌,口尝微甜,呈弱酸性、硬度适宜的水质造就了酒的纯净。
先民依水而居,在长沱两江好水的滋养下聚集于此,耕作收获,岁有余粮。
皮厚肉实、糯质极强、易糊化分解的糯红高粱生长于此,成为酿酒的绝佳原粮。泸州的“软质小麦”,也是制曲的优质原料。
同时,泸州地处“地球同纬度上最适合酿造优质纯正蒸馏酒的地区”——北纬28度,地理决定气候,也造就了泸州的酿酒禀赋。水热条件充足,泸州成为微生物大展拳脚的家园。
酒的诞生从一开始便与微生物这个“看不见的酿酒师”密切相关,于是,泸州酿酒史的悠长便不是偶然。
中国白酒独立于世界其他蒸馏酒的特点之一便是酒曲。
公元1324年,中国酿酒史上一次划时代意义的“酒业革命”,在酒城泸州悄然发生。泸州老窖酒传统酿制技艺第一代传承人郭怀玉历经数十年摸索与试验,成功研制出酿酒大曲——“甘醇曲”,所酿之酒“浓香甘洌,优于回味”,改变了之前中国酿酒只有小曲、散曲的历史,并以此酿成了中国白酒历史上第一代“大曲酒”,开启了中国白酒大曲酒的酿制序幕。
大曲的出现,令蒸馏酒在中国酒史中的地位稳步提高,将中国酒业推向了崭新的“大曲酒”纪元。
以至于今天无论浓香、清香,还是酱香等十余种香型白酒,92%以上都是大曲酒。“以曲酿酒”也被英国科学史学家李约瑟称誉为中国古代的“第五大发明”。
泸州浓香天人共酿,得天独厚的酿酒地理优势和数千年的酿酒文化传承缺一不可。
时光荏苒,这源自泸州的浓香型白酒酿制工艺,历经24代师徒口传心授,代代相传,700年光阴里,酒城浓香风华始终未曾断绝。
代代相传,生生不息
甘醇曲现世促成中国白酒“幼年时期”的第一次飞跃,是浓香技艺的开端。在浓香文化生生不息的700年中,酿酒技艺仍在传承中蝶变,引领着中国白酒发展的“阶段式上升”。
又一次飞跃,正是“江阳酒熟花如锦,别后何人共醉狂”的明朝。
公元1573年,泸州老窖酒传统酿制技艺第六代传承人舒承宗始建泥窖酿酒,开创了人类首次利用土壤中己酸菌、丁酸菌等土壤微生物发酵生香的历史,并在总结前人技艺的基础上,采用了“泥窖生香、续糟配料”的酿酒工艺,实际上已形成了今天“千年老窖万年母糟”“老窖酿好酒”的浓香工艺精髓。
1956年,周恩来总理组织制订的新中国第一个中长期科技规划《1956-1967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将白酒发展列入其中。
1957年,陈茂椿、熊子书等著名酿酒专家对泸州老窖酒传统酿制技艺进行全面查定总结,史称“泸州老窖试点”,拉开了中国白酒三大试点的序幕。
查定结束后,新中国第一本白酒酿造专业教科书——《泸州老窖大曲酒》于1959年编撰出版,整个白酒酿造行业最全面、最权威、最先进的酿酒技艺标准形成,试点成果向全国白酒企业推广。
从此,传统酿造工艺不再止于心口相传,中国名白酒逐步迈入科学化研究的新时代。
直至今天数智时代的跨越,泸州老窖在传承非遗酿制技艺的基础上,实现酿酒、制曲等环节自动化、智能化设备研发。
投资超百亿的国内规模最大的酿酒技改项目——泸州老窖黄舣酿酒生态园,“传承”与“创新”并举,为行业塑造了中国白酒未来发展的样板。
起源地,是孵化了文明与精神技艺的源头;而传承,则是大地上鲜活生命与一方水土在很长时间内养成的“默契”。
地域的“性格”,成就了人民独特的气质。而泸州老窖技艺的传承人一事一生,成就浓香的陈酿,书写了中国酒的智慧与内涵。
浓香天下,酒业“黄埔军校”
浓香文化,起源于泸州,但渐渐不止于泸州。
新中国成立后,泸州老窖作为浓香技艺的开创者、浓香标准的制定者和浓香品牌的塑造者,将传承700年的浓香文化精髓以泸州为原点辐射全国,于是“一花引出百花开”。
时至今日,香型品类百花齐放,“当红”酒种不断流转,但由于浓香鼻祖泸州老窖奠基的市场格局,浓香型白酒至今仍占据白酒行业70%以上的市场份额。
酒界泰斗秦含章曾在自传中写道:“方法、标准的建立,首先是从泸州老窖出发,所以说它是鼻祖。”白酒泰斗周恒刚也曾亲笔为泸州老窖题写“浓香正宗”。这都与泸州老窖对浓香标准的书面、实物制定有关。
1980年开始,历时三年,我国第一部浓香型白酒的书面“标准”在泸州老窖首先制定。1989年,泸州老窖参与制定的浓香型白酒标准正式上升为国家标准。
1987年,泸州老窖生产出750件浓香型标准酒样,发予各大监督部门和大型酿酒企业用于指导生产。
泸州老窖从此成为中国浓香型白酒理论和实物两大标准的唯一制定者。
试点与规则制定是浓香天下的萌芽,酒业“黄埔军校”的起始则令浓香天下的格局悄然形成。
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期间,泸州老窖将多年实践研究形成的“窖泥培养技术”“色谱分析”等先进技术和理论,毫无保留地在全国白酒企业推广应用。
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泸州老窖先后撰写百万余字培训教材,对全国上百家白酒企业进行培训和支援。
泸州老窖前总工程师、首届中国酿酒大师赖高淮曾在《中国白酒60年回顾与展望(1951-2011)》中回忆:“从1978年到1984年,在泸州举办酿酒技术人才培训班,50余期,学员8000余人次……”
从四川省内,到贵州、云南、陕西、甘肃邻省,再到新疆、内蒙古、黑龙江、广西、湖北、江苏……20世纪,泸州老窖的浓香白酒酿造技术几乎走遍中国。
若把浓香比作盛放之花,泸州老窖恰如正中之蕊,作为浓香品牌的塑造者端立于丛。
浓香型白酒,以其独特的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成为中华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