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莫坤建 记者 张婷)7月2日,在泸县玉蟾街道300亩的旱稻田里,一簇簇旱稻绿油油,长势喜人。在技术人员的操作下,一架植保无人机转动旋翼,飞向稻田上空开展植保作业。
玉蟾街道种粮大户邹德平今年种了300亩旱稻,眼下旱稻正处于拔节孕穗生长关键期,却不同程度发生二化螟和纹枯病。对300亩的旱稻开展植保,是一个不小的考验:雇工人喷有机农药至少需要4天才能完成,还要预防中暑,同时人工手动背负式喷洒有机农药,喷出的农药呈水滴状,难以做到喷洒均匀,并且旱稻冠部和叶片背面很难受药,治虫效果较差。于是,邹德平在农技专家指导下,邀请无人机操作员,采用无人机治理旱稻病虫害。“现在用植保无人机喷洒,无人机高速旋转时,自带下压风场,会将有机农药以雾状喷洒到旱稻枝叶上,并使旱稻从冠到根都能均匀受药,这样省工省力又省时。”邹德平说。
接下来,玉蟾街道农技人员将持续加强田间管理指导,特别是针对旱稻二代螟虫的防治开展技术跟踪服务,为旱稻丰产打下良好基础。同时将继续推进无人机植保工作,推动农业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为农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