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1-0009 中共泸州市委机关报泸州日报社出版






2024年06月21日

立石镇: 农业特色产业从融合到融活

□ 本报记者 李独懿

入夏以来,在泸县立石镇下湾村稻虾生态养殖基地,小龙虾大量上市。健达家庭农场负责人胡健介绍,农场每天有2000多斤小龙虾发往外地,新产业模式让当地村民增收不少。

近年来,立石镇在泸永江融合发展示范区“一区两带三组团”规划引领下,立足自身资源禀赋和农业发展规律,完善“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园区示范、大户带动、全镇覆盖”的粮油特色产业体系,大力发展粮油水旱轮作、粮经复合旱地高效种植,协同重庆市永川区吉安镇联合建立川渝融合泸永现代农业示范园,示范带动全镇粮油产值快速增长、特色产业体系初步形成、新型经营主体不断壮大、产业融合模式日趋多元。

建立跨区域机制 夯实产业发展基础

立石镇坚持将粮油特色产业发展作为全镇“三农”工作的头等大事、头号工程来抓,举全镇之力打造毗邻地区粮油特色产业发展示范区。

强化组织引领。立石镇同吉安镇联合组建立吉联合党委,下设产业共兴、园区共建、边界共治等支部,并签订《立吉联合党委产业合作框架协议》,明确6个方面15项合作内容,切实打破行政壁垒,推动各类资源集聚。

组建工作专班。立石镇通过建立“1+3+10”工作体系(成立1个粮油产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组建项目包装、专技指导、后勤保障3个工作专班,划分10个包保片区),统一规划产业发展、统一指导土地流转、统一建设基础设施、统一把关项目布局,坚持每周调进度、每月拼成效,形成专班专干、各司其职、协调联动的工作机制,高效推进产业发展各项工作开展。

坚持规划先行。立石镇编制了《泸永粮油特色产业发展规划方案》,通过聘请水稻研究所、四川农业大学等高端专业机构和专家团队入驻,采取引进政协人才库等方式,让先进生产力“进园入农”。

技术增效土地增收

做大产业规模

4月13日,泸县水务局通过落实水权制度,科学调配水资源,打破了行政区域限制,实现了灌溉管网跨区域延伸通水。该灌溉管网的延伸,可覆盖立石镇境内灌溉面积1000亩、吉安镇境内灌溉面积2000亩。

近年来,立石镇整合各类项目资金和要素资源,促进粮油特色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在涉农资金方面,立石镇将农财、高标等10余个项目的2000余万元财政资金整合打捆、统筹使用,广泛吸引金融资本和民间投资,集中整理2000余亩田土、铺设20余公里灌溉管道、维修新建提灌站10座,不断完善产业发展基础设施。

同时,立石镇通过绿色品种推广、复合模式融入等方式,大力推广“2+2+2”粮油产业发展模式(高粱油菜轮作、高粱大豆间种、稻鱼稻虾共养),实现一地两用、一季双收、绿色循环双重效益。

在农业技术推广中,立石镇组建粮油特色产业技术推广工作室和10支村级农技员队伍,创新开设“天府粮仓”课堂,每月同吉安镇联合开展技术培训,将粮油产业创新技术和优质品种推广应用到农村。

立石镇实行全要素入股分红模式,引导村集体和村民利用资金、技术、土地、林地、房屋、劳动力等入股,盘活“沉睡”“零星”土地,丰富“产值分成”“寄托生产”“资产入股”等农企利益联结模式,让农户享有“流转收入+务工收入+财产性收入”,多元增收。

立石镇还进一步完善了土地流转、订单农业等风险保障金制度,与农业保险、担保相结合,将各类保障延伸到种植、植保、收获、销售全流程,提高大户的风险防范能力,确保农户安心种、放心卖。

聚焦“六链”建设

形成共建共生的产业体系

经济发展离不开产业支撑,产业壮大需要链条延伸。

近年来,立石镇大力推进粮油产业基础链、加工链、创新链、价值链、利益链、增收链“六链”建设,推动粮油特色产业全环节优化、全链条增值,形成共建共生的产业体系。

在上下游产业建设方面,立石镇紧盯精深加工、生产性服务等薄弱环节,围绕粮油特色产业,新建10吨级以上烘干房10台、300吨级以上冻库2个、育种基地3个,推动农产品加工业、仓储等加快向粮油产业集聚,形成良种繁育、加工、冷链物流等一条龙产业服务链条。

在推进数字农业培育中,立石镇投资750万元在泸永现代农业示范园打造数字粮油产业示范基地,推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数字技术在粮油产业领域应用,推广测土施肥、水肥一体化、标准化生产、无害化畜禽粪便处理等先进生产技术,提升产业智能化水平。

在推进农文旅全链条发展中,立石镇按照精心规划、精致建设、精细管理、精美呈现的“四精”要求,联合吉安镇全链条打造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产业,规划建设休闲果园、观景平台、庭院经济等6个景观节点和1条旅游环线、1条彩色步道,实现“园区变景区、田园变公园、产品变商品、农房变客房”的蝶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