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1-0009 中共泸州市委机关报泸州日报社出版






2024年06月21日

增强高质量发展推动力支撑力

——看泸州如何发展新质生产力

□ 本报记者 许世智 刘明霞

夏至盛时,万物繁盛。

6月20日,在南苑会议中心,中共泸州市委九届八次全会举行:重点研究坚持优势优先、务实推进高质量发展并作出《决定》。

“因地制宜,加大新质生产力项目的谋划。”“统筹改革开放与人才赋能,增强高质量发展支撑力。”“坚持创新引领补短板,推动科技成果转化运用。”为期一天的会议中,与会代表就如何推进高质量发展谋新策、出实招。

以科技创新为新质生产力蓄势赋能

“6月18日,十二届省委科技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召开,明确支持泸州加快建设区域科创中心。”分组讨论时,市科技局局长袁瑞带来的一个好消息引起了与会人员的共鸣。

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全会提出,要以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为重点,以科技体制改革为动力,以人才培养使用为保障,扎实做好创新这篇大文章,不断夯实高质量发展的科技支撑。

如何以科技创新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推动高质量发展?袁瑞表示,市科技局将锚定全会提出的智能酿造、医药健康、清洁能源等方面开展技术攻关,通过“揭榜挂帅”“定向研发”等方式,努力攻克一批关键技术,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和产品创新。

“去年,我们共推动实施了20项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全市技术合同成交额37.2亿元,同比增长46%。”袁瑞说,接下来,市科技局将全力推动构建全链条的科技成果转化体系,进一步打通科技成果从样品、产品到商品的路径,破解科技与产业“两张皮”的问题。

看到成绩的同时,另一个现实是:科技成果本地转化率不高、企业承接成果转化能力不强、中试公共服务平台不足等短板依然突出,以致不少科技成果还停留在论文上、高搁在实验室里。

要打破这一瓶颈,关键在于发挥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主体作用。全会提出,要支持创新型领军企业和专业机构建设中试平台、中试基地项目,开展概念验证、中试熟化和小批量试生产。

“今年初,公司成立了专门的研发机构和平台。”四川天华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陆相东坦言,通过平台引进前沿技术,并落地转化进行生产,从而提升产品品质,提高企业竞争力,是公司的初衷。而对于提升科技成果转化效率,四川天华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还有更长远的打算。“我们正谋划在相邻的化工园区,建立一个中试基地。”陆相东说。

无独有偶。四川泸天化股份有限公司同样也看到了科技创新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该公司董事长廖廷君表示,将加强科技创新,加大研发投入,谋划建设中试平台,储备项目,为后续发展积蓄力量。

培育企业发展新动能、新优势,泸州鑫阳钒钛钢铁公司也将科技创新摆在首要位置。“去年以来,公司获授权实用新型专利5项,科技研发费用同比增长6%,实现生产效率提升和降本增效。”该公司董事长刘义腾表示,下一步,公司将实施二期设备更新技改项目,推动产业链向下游延伸、价值链向中高端攀升。

向“新”求“质”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全会提出要完善落实‘两个毫不动摇’机制体制,持续推动特色优势产业提质倍增,这给我们民营企业吃下了两颗稳稳的‘定心丸’。”分组讨论中,泸州鑫霸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魏云飞对全会为泸州描绘的发展蓝图深表赞同,更加坚定了发展信心。

全会提出,要推动产业深度转型升级,持续推动特色优势产业提质倍增,加快推进制造业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积极抢占新领域新赛道,大力促进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且不能把传统产业当“低端产业”一退了之,要坚持因地制宜,先立后破,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作为泸州的传统优势产业,白酒产业如何转型升级?

在魏云飞看来,作为中小型白酒企业,要在生产中植入新技术、新要素,通过“智改数转”等措施,尽快形成新质生产力。通过由量的积累转化为质的突破,由产量型企业转化为品质型企业。同时,由产的优势转化为销的优势,也就是生产优势转化为市场优势。

如何将全会提出的目标落地落实,推动泸州产业发展向“新”求“质”?

市酒业发展促进局局长叶仕良认为,要坚持以泸酒产业品质提升、创新数智赋能为抓手,在品质提升方面推进传统酿造工艺和现代生产技术深度融合,在数智赋能方面推进5G、工业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与白酒产业链深度融合,在数字营销方面积极搭建产区数字化营销平台,在绿色低碳方面加快建设全国首个酒类行业零碳示范园区,在酒旅融合方面加强白酒产业与红色旅游、酒城旅游、生态旅游深度融合,务实推进传统优势白酒产业高质量发展,提升泸州酒业核心竞争力。

市经济合作外事局局长刘宇表示,要立足泸州“有什么”抓优势优先,聚焦泸州“酒、医、港”等特色资源和优势,加快引进一批带动性强、影响力大、具有方向性和关键性的重大产业项目;紧扣泸州“要什么”抓有中生优,与“链主”企业深度合作,推动“龙头企业+配套企业”成链集群发展;围绕泸州“缺什么”抓换道抢跑,紧盯机器人研发等前瞻性产业,抢滩布局“新赛道”,不断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

作为一名农业人,叙永县马岭粮油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苏仲禄对产业转型升级、向“新”求“质”也有独到的见解。“我们要走糯稻专业化发展之路,从种子到种植,一直到产品,牢牢地控制在我们的手中。”苏仲禄说。

发挥改革开放关键一招

“泸州高校和教育资源富集,还有很多国家级平台,这些都是泸州产业发展的‘矿’,需要好好地挖。”泸州国家高新区党工委书记肖刚建议,要像抓产业链一样,领导挂帅、系统地推,将高校优势和平台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经济优势。

全会提出,要发挥改革开放关键一招,抓好经济、教育、科技、人才等领域牵引性改革,创新生产要素配置方式,打通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堵点卡点。要扩大开放集聚先进生产要素,实施开放平台提能工程、开放枢纽提档工程、开放型经济提质工程、开放环境提升工程,以大开放促进大发展。

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局长丁跃萍表示,要做好多元化要素供给,采取长期租赁、先租后让、弹性年期出让及复合利用等方式,让供给方式更灵活;全面推进工业项目标准地出让,让用地路径更多元;开展产业园区标准厂房产权分割,推行预告登记、带押过户,让供给更便利。

作为改革“试验田”,中国(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川南临港片区承担着为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探索新途径、积累新经验的使命,自2017年4月挂牌成立以来,累计形成制度创新成果495项,其中,9项成果获全国推广或表扬,33项成果获全省推广。

中国(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川南临港片区管委会主任蔡宗炜表示,要以制度创新引领和保障科技创新,如加强在金融创新中的探索,引入规模化、市场化的投资机构,为科技成果在泸州转化、落地提供资金支持。要发挥六大开放平台联动作用,进一步完善开放平台功能、提升开放平台能级,以大开放促大发展,推动优势产业提档升级。如中国(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川南临港片区充分发挥进境粮食指定监管场地的优势,近年来成功招引中信建设、中海粮油、添利米业等一批龙头企业落户,相关粮油食品产业项目陆续建成投产,下一步还计划建设西南高粱交易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