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1-0009 中共泸州市委机关报泸州日报社出版






2024年06月18日

注定离不开这份报纸

□ 曾永强

与《泸州日报》的缘分,得从2004年说起,也就是我参加工作的第4年。

那时,我在叙永县的乡镇小学当老师。一天,校长找到我,希望我教好书的同时兼职宣传干事的工作,多关注学习《泸州日报》《叙永通讯》《教育导报》等,把学校宣传出去。“年轻人嘛,放手干就是!”校长拍拍我的肩膀,眼里满是期待。

此后,每天课余我就读报。说实话,《人民日报》《四川日报》的文章,无论是选题还是内容都很好,但对我来说模仿难度太大。于是,我把目光放在《泸州日报》《叙永通讯》等市县报纸,以及《教育导报》等行业报纸上,边学边写,边仿边写。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我的不懈努力下,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稿件终于登上了《泸州日报》,虽然仅是“豆腐块”,但我已经很知足了,这让我更有信心。其实,让我坚持往《泸州日报》投稿的另外一个动力,是学校对发稿有奖励,在评优评先方面也是加分项。由此,我对《泸州日报》的感情也越来越深。

2011年,我考调到泸州市教育局工作,协助编辑《泸州教育》内刊,当时《泸州日报》的几个记者,无论是唐维扬老师,还是张莉琴老师、李春文老师,对我的指导帮助都很大。我经常会阅读揣摩他们的文章,从中汲取养分。那几年,我所采写的稿件大部分都能在《泸州日报》见报。

2016年,我调入龙马潭区纪委监委工作,同样也是负责宣传,只是由教育宣传变成了纪检宣传。纪检宣传和教育宣传,本质属性没有变,但是对选题角度和内容,以及稿件尺度把握等均有新的要求,加上发稿平台相对较窄,稿件见报率明显降低。这时,《泸州日报》开设的“廉洁泸州”专栏为我带来了福音,给我一种“患难见真情”的故交之感。

负责这个专栏的樊晓兰老师很温和,但工作严谨,对稿件的要求也很高。当时,已经负责夜班编辑工作的张莉琴老师经常晚上10点过还和我联系,核实稿子中的人名地名、工作数据等,“纪检类的稿子,专业性和政治性都很强,要求也非常高,我们不得不谨慎再谨慎。”张莉琴经常这样对我说。

因为自己的懒散,从2004年在《泸州日报》发表第一篇稿件以来,我没有认真统计过究竟在这张报纸上发表过多少稿件,也把收藏的自己首次发表文章的样报丢失了,甚为遗憾。20年来,《泸州日报》已深深刻在我的心里,估计此生,我注定离不开这份报纸了。

(本报正在进行“芳华四十·一泸同行——我与《泸州日报》四十年的故事”有奖征文活动。读者可通过以下方式投稿:1、下载川江号新闻客户端,点击右下方“我的”,请选择“我的投稿”提交。2、将稿件发送至电子邮箱lzrbszbs@163.com。3、邮寄到四川省泸州市江阳南路12号泸州日报社新闻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