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舒榕
党的百年奋斗史充分表明,坚强的领导核心,正确的指导思想,是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和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回顾红军长征四渡赤水的斗争历程,分析从“两个开始”到“两个确立”的历史逻辑,有助于更加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
四渡赤水的胜利对“两个开始”起到了极其关键的推动作用。
遵义会议“在党的历史上是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这个“转折”的主要内涵和重大意义就在于“事实上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党中央和红军的领导地位,开始确立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开始形成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即“两个开始”),这是《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的重要论断。这个新的重要论断把四渡赤水的历史地位和重要意义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因为领袖的核心地位是在实践中逐步形成的,正确的指导思想也必须来源于实践,并在实践中不断检验、丰富、发展和完善。因此三天的遵义会议拉开了“两个开始”的大幕,紧接而来的四渡赤水是首场重头戏,是我们党开始形成第一代领导核心面临的第一个最关键的锻造之役,是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面临的第一次检验之役,是实践中的真正“开始”。
遵义会议新组建的中央领导集体,受命于党中央和红军危难之际,最急迫的任务就是破困局、求生存。毛泽东以其非凡的谋略和胆识,运用娴熟的游击战术,在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指导下,带领3万缺医少药、饥寒交迫、疲惫不堪的“残师”,与40万敌重兵较量,胜利走出绝境,摆脱被动挨打局面。四渡赤水战役以无可辩驳的事实,凸显了毛泽东的组织才能和高超的军事指挥艺术,凸显了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的思想伟力。毛泽东同志的权威在四渡赤水实践中开始树立起来,党的第一代领导核心在四渡赤水的实践中开始形成,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开始确立,四渡赤水的胜利确认了遵义会议的伟大转折,这对推动解决党和红军内部对“两个开始”认不认同、服不服的问题起到了根本性作用。
“两个开始”是四渡赤水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
四渡赤水中,毛泽东三次职务调整,使他在党内军内的领导地位不断巩固、提高。这是革命斗争实践的结果,也是毛泽东坚持正确的军事路线,使红军不断取得胜利的结果。由于三次职务调整,使毛泽东能够指挥的三次战役取得胜利,使他在党内、军内的威望逐渐树立。正是因为石厢子会议决定毛泽东作为周恩来军事上的帮助者,才可能有后来的遵义大捷,遵义大捷后,毛泽东任前敌司令部政委,接下来成立新“三人团”,毛泽东掌握军事决策权,才可能有后来一系列机动作战,一盘大棋完美收官。中央政治局的其他领导同志也逐渐形成一种“意识”,支持他发挥核心领导作用,逐步加强了中央领导集体的集中统一领导。可见,在四渡赤水过程中,伴随着组织安排上的调整,而形成正确决策,正确决策带来军事胜利,军事胜利又确认政治成果,这种不断向前的正向交织发展,推动着毛泽东不断走向全党核心和党中央核心,党内的疑虑一步步被打消,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开始逐步加强,最终保证了四渡赤水取得胜利。
同时,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是四渡赤水战役取得胜利的科学指引。四渡赤水不是事先设计出来的,为什么取得胜利,为什么是毛泽东一生得意之笔,就是高度注重调查研究,实事求是,就是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把消灭敌人和保存自己都发挥到了极致。正如《告全体红色指战员书》所说,为了有把握地求得胜利,我们必须寻求有利的时机与地区去消灭敌人,在不利的条件下,我们应该拒绝那种冒险的没有胜利把握的战斗。
四渡赤水是群众路线的生动实践。虽然战事紧张,时间短暂,但红军走到哪里就把群众工作做到哪里。红军每到一处都通过各种形式,如用布告、标语等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主张和红军北上抗日救国的宗旨,并逐步开始为群众所熟知和接受,极大地提高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政治和社会影响。动员群众、宣传群众、组织群众,真心诚意为人民谋利益,这是我们以弱胜强的力量源泉。二郎滩“德谦裕”盐号门前开仓分盐,“虽是寒冬腊月五更寒,山高路险雨雪天,进入场镇街子不扰民,大多住在老百姓屋檐下,有的露宿街头、路旁”,这些为民实事和铁的纪律,让川南各族人民“不畏匪(注:指红军)而畏团队,使蒋介石大为惊恐”。
四渡赤水是独立自主的不断尝试。石厢子会议,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推选自己的最高领导人,第一次独立自主建设一个集中统一、团结、坚强的中央领导集体。开始更加自主地认识中国革命的规律,把握中国革命的主动权和领导权,独立自主选择自己的战略方向,摆脱了国民党军围追堵截,一举扭转被动局面。刘伯承在《回顾长征》中高度评价道:“毛主席的正确的路线,和高度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的军事艺术,是使我军立于不败之地的唯一保证。”
四渡赤水,在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的指导下,在开始形成的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领导下,在敌我力量十分悬殊的情况下,中央红军依托赤水河,驰骋云贵川,与国民党40万大军周旋,南北纵横千里,东西往返数次,穿插于敌人重兵之间,灵活机动,迷惑敌人,创造战机,化被动为主动,跳出了重重包围,取得了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性意义的胜利。
从“两个开始”到“两个确立”,在历史前进的逻辑中前进。
回望百年党史,探求过去我们为什么能够成功、未来我们怎样才能继续成功的奥秘,最重要的一条规律就是,党要有坚强有力的领导核心和不断创新发展的科学理论指导。一百年来,我们党几度绝处逢生、几度柳暗花明,每个历史的关键节点都是对此的最好注脚。正是基于对历史发展内在规律的深刻认识,在《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中,同时作出了“党确立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的重大论断。
从遵义会议的“两个开始”到新时代的“两个确立”,我们会更加深刻地领会把握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党之所以能够统一思想、步调一致向前进最终获得胜利,根本原因就是形成了坚强有力的领导核心,拥有了科学的指导思想。“两个开始”对“四渡赤水”的决定性作用,充分说明了党不断发展壮大,克服重重艰难险阻而立于不败之地,正是因为党的领导核心,科学的理论发挥了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两个确立”则是在新时代的伟大实践中形成的,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时代之基,回答时代之问,提出了一系列原创性的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从战略高度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对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具有决定性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