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夏廷贵 记者 简放鹏)近日,记者从泸县水务局获悉,该县近年来开展水权与水价改革,将水资源作为一种商品,探索制定交易规则,提高了该县用水效率,在全省水利系统作了经验交流。
泸县现有各类水利工程11304处,“蓄、引、提”水能力2.2亿立方米,有效灌溉面积62.58万亩。2022年3月,泸县被省水利厅列为水权与水价改革区域试点县,开展水权水价改革,以明晰水资源所有权、经营权、使用权。
泸县按照下属镇(街道)现状及规划水平年经济比重,按照单位GDP用水量,计算下属镇(街道)用水总量控制指标,综合考虑下属镇(街道)各行业生产发展需求和节水技术应用等情况,由下属镇(街道)将辖区总用水量指标分配到各行业;统筹考虑下属镇(街道)所辖水利工程便利程度及水资源禀赋,重点做好农业用水权的分配工作,明确下属镇(街道)将已分配的农业用水权指标二次分配至251个村集体,按照耕地面积做好灌溉水量基本预留,并对应颁发用水权证,以保障粮食安全;明确下属镇(街道)按用途水资源总量指标不得擅自改变,如指标不足,须通过区域间水权交易方式进行转化。
与此相应,泸县创新实施水权交易。该县完善水利工程产权确权,强化取水许可和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明确按照管理产权划分进行收储,国管水利工程和群管水利工程分别由泸县县属国有平台公司——泸县顺通水务公司和村集体资产公司进行收储;在水权初始分配和节水指标收储的基础上,明确新增的短期用水需求,由政府评估定价,在水权交易平台开展交易。
2023年4月18日,由泸县顺通水务公司回购村集体10万立方米结余农业用水权指标后,转让给工业企业——恒昌混凝土有限公司,转让金额5万元,实现了全省跨用途水权交易的首次突破。
上述措施取得了明显成效。去年,泸县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比2020年下降15%,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