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妙的种子标本制作”科普活动现场。 潘婷 摄
本报讯(记者 李独懿)4月13日,由市园林绿化服务中心(泸州市植物园)主办的“奇妙的种子标本制作”科普活动在泸州市植物园举行。200组家庭参加活动,家长和孩子一起共同完成种子标本制作,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帮助孩子了解植物。
在活动开始前,主持人向家长和孩子们介绍了标本的制作流程,工作人员向大家分发标本样品和制作工具。
制作底板、上色、选择种子、涂抹胶水……11岁的丁子轩先将底板整齐地分为16格,再选择16颗种子标本进行粘贴。完成粘贴步骤后,她又为认识的秋葵、棉花壳、小白豆、石榴果种子贴上对应的名称。“这些种子中我只认识4个,其他的种子还要去标本墙上找对应的名称。”丁子轩说,制作种子标本很有意义,可以从中认识更多的植物。
来自玉带河小学三年级的刘展宏认真制作标本,母亲杨正萍帮助他查找每个种子的对应名称,母子二人配合默契。杨正萍表示,参加这样的活动,不仅让孩子亲近大自然,了解更多的物种知识,还能通过活动增进家长与孩子的情感。
“这次活动为小朋友提供了7000颗、50余种种子标本。”市园林绿化服务中心(泸州市植物园)科研科普科副科长曾贞介绍,这次活动是泸州市植物园在每年春秋两季开展的大型科普活动之一,将传统的科普教育拓展到实践与创新层面,增强小朋友对植物科学知识的了解,培养小朋友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接下来,泸州市植物园将利用节假日和周末,不定期开展各类科普宣传,以提升广大市民对植物多样性的了解,向公众普及生态环境保护理念。
据了解,泸州市植物园占地321亩,园内植物有600余种,主要展现泸州当地植被特色。近年来,该园还先后建设了游客接待中心、科技互动馆、科普文化长廊、温室育苗房等基础设施,提升植物园旅游服务功能,已成为一个集科普、科研、游赏、休闲等功能于一体的丘陵类观赏植物园,全年免费向市民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