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袁玉华 贾林 本报记者 曾臻
风过泸州带酒香,衔杯却爱新江阳。
近年来,江阳区紧紧围绕泸州建设世界级优质白酒产业集群发展战略,创新发展举措,精准延链补链强链,坚定不移推动江阳白酒产业提品质、创品牌、上规模,助力泸州白酒产业腾飞。
壮大市场主体 做精做优产区品牌
江阳区通过制定和实施品牌培育计划,做精做优产区品牌。目前,全区已有酒类企业主营品牌100多个。
围绕树牢“市场主体是产业发展第一支撑”理念,江阳区根据现有白酒企业规模、功能定位,分级分类定制企业梯队培育方案,以“10+5+2+N”企业培育新梯次推动中小白酒企业相融共生。江阳区打造蜀台酒庄、小糊涂仙、佳乐等一批年产值10亿元级的龙头企业,泸南、赖高淮、山村等一批年产值5亿元级的腰部企业,泸窖、吴家、精圣等一批年产值2亿元级的中小企业。同时,支持帅府家酒厂、乐和酒业等小微企业兼并重组,整合发展,壮大市场主体。
顺应数字时代发展,江阳区“酒气”更浓,酒业风生水起。
江阳区抢抓白酒直播电商窗口期机遇,借助京东、厦门艺德、大龙网等现有电商平台,持续招引海南乐迪文化传媒等电商企业,拓宽江阳白酒线上直播带货渠道,全链条做好品牌培养和市场开拓,促进原酒生产企业向散酒品牌企业转型,散酒品牌企业向中高端白酒品牌企业升级。
目前,江阳区有酒类生产企业56家,其中规上企业12家,“小巨人”企业3家,年产纯粮固态发酵白酒能力近2万吨。
夯实产业根基
壮大延伸白酒链条
掰钢筋、支模板、夯地基……3月19日,位于黄舣镇的泸州蜀台酒庄中高端白酒一体化项目科研及综合办公楼建设现场热火朝天,工人们正忙着承台及地梁的钢筋模板施工。“项目建成后,原酒年产酿造能力约2.8万吨,年产制曲能力约2.1万吨,白酒储存能力9万余吨,可提供就业岗位2000余个。”蜀台酒庄项目副总经理任海峰介绍。
江阳区坚持“服务靠前一步”,主动从企业角度出发,想企业之所想、急项目之所急,成立了江阳区优质白酒产业引领工作指挥部,实施从“一粒粮到一瓶酒”全产业链服务,助力白酒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原粮酿一壶好酒。
高粱是酿好酒的主要原料,江阳区充分发挥通滩镇、黄舣镇地理位置优势,采取“企业+专合社+农户”模式,加强“政银企”共建,鼓励扶持酒类龙头企业参与高粱订单生产。同时,进一步扩大原粮生产规模,打造一批高水平的酿酒专用粮核心示范片,不断优化、丰富江阳区白酒产业链条。去年,全区高粱种植面积有8万余亩。
把江阳区打造成世界级优质白酒产业集群核心区,项目是支撑,招商是关键。
目前,江阳区在建蜀台酒庄、小糊涂仙和佳乐技改酒类重点项目3个,计划总投资50亿元。江阳区优质白酒产业引领工作指挥部指导实施“一对一”企业联系服务机制,倒排工期、挂图作战,推动蜀台酒庄、小糊涂仙等重点项目加快建设。
江阳区还开展全链条招商,重点引进包装材料、生产加工、物流配送、第三方交易平台等白酒关联的配套产业。与白酒产业园区倾力配合,创新白酒产业招引机制,重点实施园区招商、零地招商新模式,确保全区白酒产业招引见实效。
优化发展方式
稳步提升产业质效
近年来,江阳区不断聚焦创新发展和智能引领,推动酒企走酿造工艺和现代科学技术融合创新道路。
技改是企业的生命线。江阳区以泸州老窖智能包装中心为样本,支持围绕酿造工艺技术、设施设备、酿造生态环境等核心要素,探索实施机械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鼓励实施扩增技术改造、产能提升项目;依托南方过滤、裕同包装等企业,加大科技创新力度、研发力度,鼓励创新循环酿造模式,从源头推动减污降碳、绿色、安全发展。
此外,江阳区结合产业集聚、天然生态、历史文化等资源优势,充分挖掘江阳白酒文化潜力,升级打造赖高淮酿酒文化中心、沈子国酒庄等一批中高端生态酒庄,全新打造泸南酒业、佳乐酒业等一批名优特色酒庄。连接黄舣、邻玉人文旅游要素,保护性开发白酒古法酿造作坊与老窖池群,形成以“蜀台酒庄”为核心的特色酒旅融合旅游精品线路。
“下一步,我们将加快建设世界级优质白酒产业集群核心区,聚力书写江阳酒业发展新篇章。”江阳区商务局局长张玉刚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