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一 文/图
群贤毕至窖池畔,翰墨丹青写春秋。3月26日,由中华诗词学会、四川省诗词学会、泸州老窖股份有限公司联合主办的“几州春色入此盎——‘浓香国酒’新春采风行暨诗书画友谊交流活动”在泸州老窖景区举办。来自全国各地的60余位诗书画爱好者齐聚一堂,共享诗酒嘉年华,以丹青妙笔共享诗意时光。
当天,诗书画爱好者们参观1573国宝窖池群,感受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泸州老窖酒传统酿制技艺”的精湛;走进泸州老窖博物馆,详细了解泸州酒文化、泸州老窖发展历程。
在随后的交流创作环节,各位名家或即兴赋诗,或泼墨挥毫,徜徉诗酒之间,品味丹青妙笔之魅力。
中华诗词学会会长周文彰在创作过程中,将此前游纯阳洞、品国宝珍酿的感受与“八仙”相结合,现场用草书于长卷之上创作出“窖溢浓香七百年,时光不改酒冲天。纯阳洞就春风饮,醉有佳篇胜八仙”的诗句。周文彰说:“品美酒,兴致所致。以夸张手法形容‘胜八仙’更能表达出诗的情趣。”
随后,周文彰还分享了自己与酒的故事,并将自己饮酒的经历分为“好酒、醉酒、戒酒、慎酒”四个阶段。周文彰说,现在自己人已步入老年,需要控制酒量,但只要有人斗酒,也会拿出“宁醉不输”的豪气。
“杯里倘无邀月酒,世间哪有醉人诗。”现场创作中,中华诗词学会顾问杨逸明用诗香带出酒香,写出了国宝窖池的浓浓酒香。在另一首诗中,杨逸明又因酒想起诗仙李白,才有了随后“这仙来此乐,不想返蓬莱”的佳句。“对于诗词的创作,李白就像来自仙界,要是当时他能品尝到泸州的美酒,我想他也不想回到仙境中去。”今年已77岁的杨逸明表示,现在自己很少喝酒,但来到泸州也抵挡不住美酒的诱惑,美酒真能“咏句添神力、驱愁有酒兵”。
诗是精神的酒,酒是物质的诗。泸州老窖企业文化中心总经理李宾表示,自古诗酒不分家,泸州作为中国酒城,以酒闻名,一直都注重历史文化传承,本次采风交流活动就是希望通过诗与酒的结合,共同谋划新时代诗词发展路径,传承和创新泸州酒文化、诗文化。
作为从明清36家古老酿酒作坊群发展起来的民族企业,近年来,泸州老窖牢牢把握酒和诗这两大中国传统文化的元素,连续举行国际诗酒文化大会、“泸州高粱红了”文化采风等文化活动,推动文化事业发展、繁荣,推动新时代诗歌建设,发掘和传承中国传统诗酒文化,助力“中国酒城·醉美泸州,一座酿造幸福的城市”形象传播。未来,泸州老窖将持续升级各类诗酒文化盛会,提升文化传播力、影响力,让千年诗酒文化在新时代焕发生机,让700年酿酒名门的金字招牌更加闪耀,以诗与酒为人民美好幸福生活助兴添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