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1-0009 中共泸州市委机关报泸州日报社出版






2024年03月26日

城市“无障碍” 传递“无障爱”

泸州市2024年无障碍督导员培训班学员现场学习如何判断无障碍设施是否合格。 本报记者 吴迪 摄

□ 本报记者 吴迪

近日,市残联举办了泸州市2024年无障碍督导员培训班。四川省残疾人无障碍环境建设促进会秘书刘峰受邀作无障碍知识和实际操作培训。

此次培训旨在提升无障碍督导员业务知识水平和专业技能,让无障碍督导员学有所获、学以致用,依法依规开展督导工作,推动全市无障碍环境建设,为广大残疾群众、老弱病孕童出行创造更为安全和谐的环境。

近年来,市残联助力我市无障碍设施从“有没有”向“好不好”转变,努力为残疾人提供良好的生产生活出行环境。2023年,我市无障碍环境督导员队伍实现市县两级全覆盖,队员中有残疾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还有来自住建、城管、民政、残联等部门的专家和工作人员以及媒体记者,开展督导活动11次。同时,市残联全年实施困难重度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668户。

心中有爱,肩上有责

督导员认真“充电”

当天,泸州市无障碍环境督导队成员和来自各区县的残疾人工作者、无障碍督导员等50余人参加了培训。

培训会上,刘峰对《建筑与市政工程无障碍通用规范》进行了图文解读,详细讲解了无障碍通行设施、无障碍服务设施和无障碍信息交流设施应具备的要求。市残联组宣科科长徐勇为大家解读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无障碍环境建设法》,以及残联在无障碍环境建设中的协助和监督两大职责。

“看,这个坡道上的无障碍设施建设得很实用,但是它的起点,有一个高差,不够平,坐轮椅的残疾人朋友稍不注意,可能翻车。”“我们要做的工作就是通过现场体验,判断这些地方的无障碍设施合不合规,如果不合规,要怎么改造,并在回去后写出合理的建议。”培训结束后,刘峰来到我市单碗广场,指导学员们如何判断无障碍设施是否合格,鼓励大家提高督导技能,如果发现需要改进的无障碍设施,要积极提建议、提方案,为泸州无障碍环境建设助力。

“举办此次培训是希望持续建设一支有公益心、有责任心、有基础技能的无障碍督导员队伍,也希望学员们学以致用,当好无障碍环境建设的参与者、倡导者和推动者,为提升城市幸福指数贡献力量。”市残联副理事长陈儒说。

专注“找茬”

让无障碍更“有爱”

近日,泸县无障碍环境督导队到泸县人民医院开展了实地督导体验活动。督导员们表示,通过督导,真切感受到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泸县无障碍环境建设取得了明显进步。对督导过程中发现的个别无障碍设施设计有待改进等问题,督导员们提出了合理的意见建议,并现场反馈给责任单位。

2022年7月26日,我市残疾人组建了残疾人无障碍监督队伍,旨在维护残疾人的合法权益,保障残疾人平等充分参与社会生活,共享社会物质文化成果。无障碍监督队伍建成后,队伍不断扩大,多次开展实地督导体验活动。通过查看、体验等方式,对我市停车场、高铁站、电梯、医院门诊服务大厅、商圈、公交站等进行了现场体验和督导,并提出改进意见。

通过各级政府、残联和爱心人士、无障碍督导员等的努力,泸州这座城市在不断改变着。

“灶台改得很巴适,上下尺寸都合适,楼梯还加装了扶手,现在用起来方便多了,感谢你们的关心和帮助。”不久前,在龙马潭区石洞街道花博园社区,残疾人颜永明对他家厨房的无障碍改造赞不绝口。2023年,龙马潭区残联为颜永明申请免费家庭无障碍改造,根据其需求进行了精准改造,让颜永明的居家生活方便了不少。据悉,“十四五”期间,龙马潭区残联将对全区600余户重度残疾人家庭实施无障碍改造,帮助残疾人实现居家无障碍生活。

“‘无碍’无止境。市残联将联合住建、城管、民政等职能部门一如既往地做好无障碍督导工作,让泸州的无障碍环境更加优化,提升残疾群众、老弱病孕童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市残联相关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