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评论员 罗森波
美酒,犹如一条能让人们心意相通的文化纽带。3月21日至24日,第二十届中国国际酒业博览会在我市成功举办,举杯中国,品味世界!
来自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800多家知名企业参展;除了酒,酒类包材、智能酿造、系统研发、智慧管理等酒业全产业链也在泸州国际会展中心“群芳争艳”;包括中国国际酒业发展大会、中国酒类市场创新发展大会、第三届中国酒业智能制造科技发展大会在内的30多项活动,串联起了产品交易、信息服务、技术合作、投资促进和文化交流……以展聚商、以展促销、以展带投,酒博会演绎着“会展兴百业兴”的故事;过了春节过酒博会,从办会到过节,酒博会越办越好,现场人山人海,展会与城市的双向奔赴和相互成就在这里充分显现。
酒博会盛况空前,在很大程度上,增强了我们拼经济搞建设的信心;酒博会蓬勃发展,换个角度来说,体现了泸州开放合作取得的成效。酒博会的实践告诉我们,加强开放合作,泸州的发展空间才会更大、发展后劲才会更足,这是泸州的发展韧性所在!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强调,“要不断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深度参与全球产业分工和合作,用好国内国际两种资源,拓展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空间”。历届酒博会的成功经验证明,泸州组团建设世界级优质白酒产业集群,需要扩大开放,拓展更为广阔的市场。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引领新时代区域中心城市建设的新征程中,泸州持续做强城市能级、做大经济总量、做优发展质量,更需要进一步拥抱开放、变现开放,加快拓空间、增优势,增强发展韧性。
拥抱开放、变现开放,增强发展韧性,需要加大营城创新的力度。只有让自己更强大,才能与优秀的人同行。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也是如此,只有自身实力强大了,才能吸引企业和项目纷至沓来。这些年,泸州以“四化同步推进、城乡深度融合、‘一体两翼’齐飞”为工作总抓手,坚持优势优先、特色发展,扎实推进以中国式现代化引领新时代区域中心城市建设,全市呈现经济发展质量效益持续提升、民生不断改善、社会大局稳定的良好局面,为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打下坚实基础。但这些是不够的,泸州要信步世界舞台,还需要持续提升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提高对国内国际要素资源的吸引力和承载力。要着力畅通开放通道,提升从泸州开行的中欧班列、铁海联运班列、铁水联运班列的运营效能。要建强开放平台,不断提高四川自贸试验区川南临港片区、泸州综合保税区、泸州跨境电商综试区、泸州国家高新区、四川泸州白酒产业园区等平台和园区的辐射力。要持续优化城市空间格局,坚持基础设施优先、公共服务优先、生态环境优先,完善城市功能、缩短服务半径,以更广阔视野、更新颖创意培育新型消费,提升城市的价值、品质、颜值,增强新时代区域中心城市服务力。
拥抱开放、变现开放,增强发展韧性,需要拓展招商引资的深度。从泸州发展历程来看,经济的基础在产业,产业的支撑在项目,项目的重要来源靠招引。一方面,拼经济搞建设首先是拼招商、拼项目,打好招商引资攻坚战,更能在新一轮区域竞争中抢占先机、掌握主动;另一方面,高质量招商引资成效又是检验高水平开放的重要标尺。如此一来,必须坚定不移推进高水平开放、高质量招商,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澎湃动能。当前,有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和长江经济带发展、新时代西部大开发、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多重国家战略在泸州交汇叠加,为我市提升区域位势和发展能级创造了有利条件。要扩大交流合作,深度融入“一带一路”、RCEP大市场,主动服务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不断提升酒博会、地标博览会、商博会影响力。要围绕省委支持泸州建设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城市和国家区域医药健康中心,共建世界级优质白酒产业集群、组团建设川南省域经济副中心等一系列特殊机遇抓招商,紧密结合城市定位、能级和优势强化招商选资,拿出“走遍千山万水、想尽千方百计、说尽千言万语、吃尽千辛万苦”的精神,精准开展产业链招商、头部企业招商,引进一批大项目好项目尤其是重大产业项目、先进制造业项目,发展新质生产力,提升泸州综合实力。
拥抱开放、变现开放,增强发展韧性,需要厚植营商环境的温度。“欲致其高,必丰其基;欲茂其末,必深其根”。营商环境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土壤,“土质”优劣直接关系市场活力和发展动力。哪里营商环境好,人才就往哪走、资金就往哪流、项目就往哪落。抓开放,必须抓营商环境。我们要始终把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摆在突出位置来抓,急企业之急、帮企业之困、解企业之难,齐心协力“浇灌”,上下一心“施肥”,努力厚植企业成长“沃土”。政务服务是衡量营商环境优劣的重要指标。必须持续在服务质效上做“加法”、在审批程序上做“减法”,以更高效的政务服务让企业如鱼得水、如鸟归林。要深化“放管服”改革,落实好“首问责任制”,按照“能少则少、能快则快、能优则优”的原则,最大限度地简化政务审批流程和环节,变“政府端菜”为“企业点餐”,更好助力企业发展跑出“加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