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李家平)今年以来,全市文化广电旅游系统采取多种方式,推动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弘扬。
2月29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牵头的2023年省级非遗代表传承人记录工作在合江县开机,对我市的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进行全面记录。本次记录工作将通过数字化多媒体手段,全面、真实、系统地记录传承人的技艺,涵盖传统技艺、传统戏剧、传统医药三个类别,以夯实非遗保护传承体系的基础,将为后续研究、宣传、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提供宝贵资料。
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习所启动“让青年川剧人才挑大梁、当主角”2024年非遗戏曲进校园、进乡村活动。青年演员把川剧、清音、变脸等戏曲表演带进校园、带进乡村,让群众近距离感受传统戏曲文化的艺术魅力,助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保护、传承。
市博物馆、市文化馆、市图书馆推出了丰富多彩的社会教育活动。市博物馆邀请我市非遗传承人到馆,为百余组家庭普及中华草编龙、中国结、翻花纸龙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推出古代铜镜文物特展、龙文物迎春特展等。市文化馆举行文艺作品精彩回顾线上展演,涵盖中国画、书法、曲艺等传统文化。市图书馆向市民推荐《中华传统文化绘本》《中华传统节日溯源》《大祝福》《古物纪 中国人的生活之美》《中国古代戏曲选》等传统文化书籍,推出线上展览。
市文化广电旅游局还积极推进具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的文创产品开发研究,对传统文化进行内容涵义、形式表现上的“再造”,利用传统与新潮的碰撞,引导当代人成为中华文化有力的继承者和创造者。